認知心理學視角下的先例現(xiàn)象闡釋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H0-05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喜珍,吳秀云;認知心理學的知識觀及其教學意義[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年01期
2 傅小蘭,劉超;認知心理學研究心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3年05期
3 張凡迪,范立國;信息查尋行為的認知心理學模式述評[J];理論界;2004年03期
4 余嘉元;走進新產(chǎn)品開發(fā)的應(yīng)用認知心理學[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5年02期
5 徐坤;;老板辦公室布置的認知心理學基礎(chǔ)[J];當代經(jīng)理人;2005年12期
6 程九清;簡評認知心理學流派中的無意識——兼評比較認知心理學與精神分析中的無意識[J];蘇州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7 賈林祥;試析認知心理學的三種研究取向及其未來發(fā)展[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8 冉苒;;關(guān)于《認知心理學》課程教學問題及教材建設(shè)的思考[J];江蘇技術(shù)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9 錢婷婷;;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看口譯[J];科技信息(學術(shù)研究);2007年04期
10 謝冬華;;理論、實驗與應(yīng)用有機結(jié)合——讀《認知心理學——理論、實驗和應(yīng)用》[J];心理科學;2007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文達;;論認知心理學之“形而上”本質(zhì)[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莫永華;寇冬泉;;基于認知心理學的人類分層傳播模式[A];中國教育技術(shù)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吳婷婷;;淺談?wù)J知心理學對同聲傳譯的影響因素及在記憶訓練中的應(yīng)用[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趙伶俐;;審美認知:美學與認知心理學的聯(lián)姻[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5 王萌;李鵬杰;張宜靜;田立平;鄭劍;黃偉芬;吳斌;;基于認知心理學的模擬航天操作失誤分析[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6 楊鵬;;認知心理學視角下的翻譯過程[A];福建省首屆外事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李彬彬;;認識心理學和自然科學哲學——淺談?wù)J知心理學[A];全國第五屆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C];1984年
8 張世富;;認知心理學的動機理論及其應(yīng)用[A];全國第六屆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C];1987年
9 俞曉琳;;整合論的認知代數(shù)方法在認知心理學中的應(yīng)用[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10 臧淼;白文樂;王玉花;;認知心理學在高校課程實驗教學中的應(yīng)用研究[A];2011年全國電子信息技術(shù)與應(yīng)用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顧雪林;從認知心理學看“為什么學生不喜歡上學”[N];中國教育報;2010年
2 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 郭本禹 王申連;認知心理學之父:烏爾里克·奈塞爾[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3 呂斐宜;認知心理學視野下的個體行為[N];光明日報;2007年
4 記者 李大慶;西蒙教授:辭世已十年 中國亦懷念[N];科技日報;2011年
5 武建峰 魏屹東 山西大學哲學社會學學院;認知生態(tài)學:認知科學研究的新進路[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6 劉紹龍 王柳琪 浙江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理解與生成:翻譯研究的“心理轉(zhuǎn)向”[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7 王衍詩;也談與時俱進[N];光明日報;2002年
8 本報記者 夏翔;拿來主義——心理圖書的另一種生存[N];中華讀書報;2000年
9 張興龍;怎樣抓好物理課堂教學活動[N];黔西南日報;2009年
10 本版編輯 沈家煊 傅小蘭 蔡曙山;揭開人類心智的奧秘[N];光明日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邵迎生;心靈真相在日常話語中的呈現(xiàn)[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2 方信盛;基于問題解決的辨證論治認知心理學研究—臺灣地區(qū)中醫(yī)師辨證論治思維的問卷調(diào)查[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潘光花;完形視域與認知范式——論格式塔學派關(guān)于記憶與問題解決研究對認知心理學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促進[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陳磊;認知心理學在工業(yè)設(shè)計中的運用[D];南京理工大學;2004年
3 徐壯麗;認知心理學與閱讀教學[D];廣西師范大學;2003年
4 郭新宇;基于認知心理學的中醫(yī)診療思維過程探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5 李琪莉;“美”即為彌補心理缺失之物[D];重慶大學;2009年
6 張彥穎;認知心理學框架中的大學俄語語篇教學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7 馬筱語;認知心理學視域下的公益廣告?zhèn)鞑バЧc制作策略研究[D];重慶大學;2014年
8 劉琛;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看對外漢語詞匯教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李佳蔚;認知心理學視角下的口譯遺失現(xiàn)象分析[D];遼寧大學;2013年
10 伏書民;基于認知心理學的中醫(yī)論治思維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27873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278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