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語言學中的多義研究模式及其評價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of polysemous semantic network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conceptual metaphor model, semantic parameter model and regular polysemous pattern, and they a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one by one.
【作者單位】: 長沙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分類號】:H03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黃月華;白解紅;;英語介詞多義研究之我見——over例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年11期
2 黃月華;左雙菊;;原型范疇與家族相似性范疇——兼談原型理論在認知語言學中引發(fā)的爭議[J];語文研究;2009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榮超;;語言范疇觀的歷史演進[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2 孫妍;;淺談意象圖式與英語介詞的學習[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1期
3 彭卓;;基于語料庫英語介詞的認知研究——以without為例[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4 劉莎;楊丹;袁羽;;原則性多義模式對介詞多義性的認知解讀[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S2期
5 廖彥婷;;從原型范疇理論看委婉語和禁忌語[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6 蔣詠梅;;認知視角下介詞多義性的研究視角[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年09期
7 劉海平;鄒帆;;《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新詞語的收錄及編纂問題芻議[J];編輯之友;2013年01期
8 彭卓;;《阿甘正傳》的認知語言分析[J];電影新作;2013年02期
9 楊唐峰;;認知語法的介詞觀[J];江蘇外語教學研究;2009年02期
10 呂晶晶;唐樹華;;基于普遍認知能力的網(wǎng)絡模型及其解釋力——兼比較圖式網(wǎng)絡和概念網(wǎng)絡模型[J];當代外語研究;2012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唐樹華;有些隱喻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阮氏麗娟;漢語方位詞及其類型學特征[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姚春林;漢語母語大學生英語空間介詞習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4 黃月華;漢語趨向動詞的多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5 明宏;基于與漢語介詞短語“在……上”之比較的英語介詞on的認知語義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6 朱曉軍;空間范疇的認知語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陳璐;基于演化原型框架的漢字教學設計及其效果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梅梅;基于概念整合理論的OVER,ABOVE和ON的空間隱喻拓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2 劉曉寧;現(xiàn)代漢語感嘆句的認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3 李璐;多義結構的認知識解探析[D];浙江大學;2010年
4 葛婷婷;英漢學習詞典中多義詞的義項劃分[D];中南大學;2010年
5 王蓮;英語介詞in多義網(wǎng)絡的認知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6 王宇晨;“燭”與CANDLE國俗語義的認知對比[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7 回江月;英語介詞in跨越界線義的習得研究[D];寧波大學;2011年
8 鄭麗;基于原型理論的指類句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9 蔣詠梅;英語介詞語義的認知分析及其教學啟示[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10 王紹斌;澳大利亞初級漢語詞匯教學現(xiàn)狀分析及策略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白解紅;多義聚合現(xiàn)象的認知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年12期
2 董志強;對維特根斯坦“家族相似”理論的批判[J];哲學研究;2003年11期
3 李紅;對維特根斯坦“家族相似”概念的澄清[J];哲學研究;2004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艷菊;;從概念隱喻看多義詞的形成及教學啟示[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2 李長慧;;概念隱喻理論對英語詞匯教學的啟示[J];考試周刊;2011年32期
3 朱云;;概念隱喻理論指導下的高中英語詞匯教學[J];考試周刊;2010年29期
4 張涵;;概念隱喻在大學英語詞匯學習中的作用[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5 陳嫻;;概念隱喻及其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J];臺州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6 韓莉;;英語詞匯的隱喻認知[J];楊凌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7 李愛華;;概念隱喻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應用的實證性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8 陳玉珍;;認知視野下多義詞的詞典表征方式[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年10期
9 李力;樊朝輝;;概念隱喻理論及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8年02期
10 石虹;;二語心理詞匯的提取[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曉梅;;多義詞語法屬性的地位與作用——兼論分立義項的語法標準[A];中國辭書論集2000[C];2000年
2 康家瓏;;一符多義的邏輯機制[A];1995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5年
3 李盛;楊爾弘;;一種基于聚類的漢語詞語知識的獲取方法[A];第一屆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4 張博;;現(xiàn)代漢語同形同音詞與多義詞的區(qū)分原則和方法[A];小康社會:文化生態(tài)與全面發(fā)展——2003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C];2004年
5 蔣序平;;一種面向網(wǎng)絡管理的語義網(wǎng)絡模型[A];2008通信理論與技術新發(fā)展——第十三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下)[C];2008年
6 王菁華;劉建毅;王樅;;語義網(wǎng)絡結構下的詞義消歧[A];2006年首屆ICT大會信息、知識、智能及其轉換理論第一次高峰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7 周頻;;在學習詞典中采用語義網(wǎng)絡凸顯語詞意義[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8 夏立新;;談多義詞的詞義辨析和處理[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9 劉云峰;楊冬青;唐世渭;;基于語義網(wǎng)絡的信息源局部模式提取[A];第十七屆全國數(shù)據(jù)庫學術會議論文集(研究報告篇)[C];2000年
10 董方峰;;認知范疇理論關照下多義詞意義關系的研究——以漢語的“爬”字為例[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華新;你要的是哪個蘋果?語義智能搜索時代來臨[N];經(jīng)理日報;2007年
2 義川;Web 3.0更有前途?[N];網(wǎng)絡世界;2006年
3 華通;通過語義Web構建智能網(wǎng)絡[N];中國計算機報;2007年
4 鞠建生;淺談句子歧義及修改方法[N];語言文字周報;2008年
5 ;名與字的意義組合方式[N];聯(lián)合日報;2008年
6 ;李葆嘉:語言科技新思維的倡導者[N];大眾科技報;2008年
7 搜索引擎9238;搜索專家談技巧[N];中國計算機報;2001年
8 馬慶然;診斷病句十注意[N];語言文字周報;2007年
9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常亮邋史忠植;語義Web的邏輯基礎[N];計算機世界;2007年
10 李歆;談虛論實[N];山西日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紹全;中國英語專業(yè)學生多義詞習得的認知語言學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2 代印唐;基于語義網(wǎng)絡的知識協(xié)作關鍵技術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3 史斌;面向語義網(wǎng)的語義搜索引擎關鍵技術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0年
4 孫毅;隱喻機制的勸諫性功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5 曾小紅;漢語“過+賓”結構的多角度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李曉康;態(tài)度意義構建世界[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7 馬暉男;信息檢索中淺層語義模型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8 肖家燕;《紅樓夢》概念隱喻的英譯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9 吳恩鋒;基于經(jīng)濟報道標題語料庫的概念隱喻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10 郭煒;面向領域的語義信息檢索與支撐技術[D];天津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湯曉云;概念隱喻理論與英語詞匯教學[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2 吳雅萍;中國大學生英語多義詞詞義習得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3 杜瑞杰;多義詞對閱讀理解的影響[D];浙江大學;2006年
4 張毓瑾;概念隱喻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D];廈門大學;2007年
5 杜春英;概念隱喻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實證性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6 胡濤;漢語多義詞及其語義橋研究[D];魯東大學;2007年
7 孫爽;基于語義相似度的文本聚類算法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年
8 寇麗莉;“心”隱喻的認知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戴敬周;用Petri網(wǎng)對語義網(wǎng)絡歧義性和推理不確定性改進的探索[D];太原理工大學;2002年
10 胡小異;漢語中“學習”概念的隱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22240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222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