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話權運作及其話語霸權探查:基于課堂教學的話語分析
本文選題:教師 切入點:話權 出處:《教育研究與實驗》2012年02期
【摘要】:運用語言學話語分析的視角和方法,探查了課堂教學中教師話語權運作方式和話語霸權實現路徑。教師的話語權主要表現在"話題掌控、回合結構、話權分配、話權移交"四個環(huán)節(jié)上,并由此對課堂對話進行導引和調控,這四個方面控制過度、處理不當都有可能形成教師課堂上的話語霸權。教師在課堂上既要用好話語權力,又要謹防話語霸權。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and method of linguistic discourse analysi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mode of operation of teacher's discourse right and the way of realizing discourse hegemony in classroom teaching.The teacher's right of speech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four links of "topic control, round structure, speech right distribution, speech power transfer", and the guidance and regulation of classroom dialogue, which are overcontrolled in these four aspects.Improper handling can lead to the teacher's discourse hegemony in the classroom.Teachers should not only use discourse power well, but also guard against discourse hegemony.
【作者單位】: 杭州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分類號】:H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邢思珍,李森;課堂教學話語權力的反思與重建[J];教育科學研究;2004年1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堯;淺析口頭交際中的明示與語境效果的獲得[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2 張小紅;;語言背后的鏡子——簡析預設在語言概念功能中的深層特征[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3 李智剛;;周星馳電影經典臺詞的語用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8期
4 劉焱可;;從省力原則看言語交際[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8期
5 朱延潔;;從合作原則偏離角度看《武林外傳》中的對話[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6期
6 盧雪;趙偉;;用關聯(lián)理論分析美國總統(tǒng)林肯言語中的幽默[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7期
7 萬丹丹;;話劇《雷雨》當中的刻意曲解現象探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1期
8 林傳偉;;解釋話語的選擇機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1期
9 鐘航;;合作原則在大學英語四級聽力對話的應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2期
10 孫麗娟;;言語交際中語碼轉換的交際動機探析[J];安順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莊麗瑩;;面子體系與話語中的策略選擇[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王美娟;;矛盾修辭法的語言學研究[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鄒玉華;;語言證據的種類及其語義鑒定問題[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諸葛雯;華驚宇;;WordNet在隱喻判斷中的應用[A];中國計算技術與語言問題研究——第七屆中文信息處理國際會議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振川;現代漢語假設句的認知語用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2 文兵;漢英維護言語行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劉娜;哲學語用學視域中的教育實踐[D];南開大學;2010年
4 董正存;漢語全稱量限表達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賀彩虹;笑的解碼[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馮煒;《唐律疏議》問答體疏證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楊永發(fā);杜詩四家注之內容系統(tǒng)與功能系統(tǒng)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楊一飛;語篇中的連接手段[D];復旦大學;2011年
9 金智妍;現代漢語句末語氣詞意義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10 金寶榮;漢語指示語及其篇章銜接功能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寧;模因論視角下的漢英公示語翻譯[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2 曾真;論即時聊天軟件對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影響[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3 覃小群;現代漢語插入語“就是說”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1年
4 束仲樺;中國法庭話語的言語行為分析[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5 張國玲;小學課堂師生交往中學生話語權問題研究[D];江南大學;2011年
6 王斌;論品牌名稱命名翻譯[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7 靳海濤;接續(xù)助詞“けれども”的語用功能[D];河南科技大學;2010年
8 王明亮;人稱指示映射現象的認知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9 李妍;言語行為理論下會話幽默的性別差異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蔣文琦;從語用學視角試析沉默現象及其文化差異[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李森;論課堂教學話語系統(tǒng)及轉換[J];當代教育科學;2003年02期
2 羅正強;文化反哺與話語權力[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1年07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海燕;;高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策略探究[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1年09期
2 孫宏宇;;淺淡《現代漢語知識》教學[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1年22期
3 胡宇杰;;網絡流行語背后的符號建構與話語對抗——以“被”字為例[J];新聞世界;2011年08期
4 李學民;全鴻翎;;新疆中亞留學生課堂協(xié)商情況的調查[J];瘋狂英語(教師版);2011年03期
5 古麗格娜·祖農;;中級漢語閱讀教學反思[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1年08期
6 馮娟娟;;淺談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技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7期
7 衛(wèi)燦金;高師“語文教學法”課程的八種基本教學方法[J];教學與教材研究;1995年03期
8 艾貴金;韓詔春;;留學生作文的評改程序[J];華章;2011年17期
9 張競楠;;韓國高中漢語教學實例:《我喜歡打籃球》教案設計及實施[J];國際漢語;2011年01期
10 李蕓;;漢教部預科漢語作業(yè)優(yōu)化與設計[J];青海師范大學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馮天瑜;近代學人對新詞語輸入的反應[N];光明日報;2003年
2 韓曉玲 楚靜;歷史文化語義學走向成熟[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3 記者 韓曉玲、通訊員 楚靜;海內外學者共探語匯演繹歷程[N];湖北日報;2006年
4 賈玉成;話說學術話語支配權[N];文藝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鄭秋賢;“沖破堅冰”——三位浸入式教師成長的故事[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辜筠芳;哈貝馬斯規(guī)范語用學視野下的課堂對話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寶樂日;土族、羌族語言及新創(chuàng)文字在學校教育領域使用發(fā)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4 顧偉勤;語言輸入、交互和二語學習者[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5 張惠芹;教學演講學[D];北京外國語大學;2002年
6 趙中建;外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明;話語霸權之功能語言學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2 王琳;教師課堂英漢語碼轉換的順應性研究[D];山西大學;2003年
3 高翔;教師稱謂的歷時演變及動因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4 吳悅;初級漢語口語課堂操練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5 劉軼姝;漢語教材的教師手冊考察[D];北京語言大學;2004年
6 方芳;外語課堂中教師的中介者作用[D];遼寧師范大學;2002年
7 袁海萍;注意理論在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潘曉霞;中級漢語聽力課課堂互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卜佳暉;漢語教師課堂語言輸入特點分析[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年
10 劉美玲;對外漢語課堂上的口語糾錯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70489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704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