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懷疑”的意義引申機制和語義識解策略

發(fā)布時間:2018-02-11 08:05

  本文關(guān)鍵詞: “懷疑” 隱性否定 (不完全)互補 意義引申(機制) 概念結(jié)構(gòu) 語義識解(規(guī)則和策略) 出處:《語言研究》2014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文章首先描寫"懷疑"的不同義項(①不相信,②猜測、相信)在分布上接近互補又不完全互補的復(fù)雜表現(xiàn)。然后討論"懷疑"的不同意義的引申機制及其概念結(jié)構(gòu)基礎(chǔ):"懷疑"的隱性否定意義使整個句子的意義籠罩在否定的陰影之下:或者不相信事情是正面和積極的,形成義項①;或者猜測和相信事情不是正面和積極的(而是負面和消極的),形成義項②。接著,指出"懷疑"的兩種意義是通過對客體論元(表示懷疑對象)在句法(體詞性vs.謂詞性、旁格賓語vs.常規(guī)賓語)、語義(指稱性vs.陳述性)和語用(正面vs.負面、舊信息vs.新信息)等多種層次上的選擇限制,在具體的語境中實現(xiàn)的。最后揭示聽話人識解"懷疑"的各種意義所憑借的規(guī)則和策略:(1)當"懷疑"的客體論元是正面、積極或中性時,把"懷疑"識解為"不相信"(即"懷疑①");(2)當"懷疑"的客體論元是負面、消極或偏離中性時,把"懷疑"識解為"猜測"或"相信"(即"懷疑②")。
[Abstract]:The article first describes the different meanings of "doubt". Then discuss the extension mechanism of different meanings of "doubt" and the basis of its conceptual structure: the implicit negative meaning of "doubt" makes the meaning of the whole sentence shroud. In the shadow of negation: or do not believe that things are positive and positive, Form meaning 1; or guess and believe that things are not positive and positive (but negative and negative), form meaning 2.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two meanings of "doubt" are negative in syntax (aspect and part of speech), in paratactic object, in general object, in semantic (referential vs. Declarative) and in pragmatics (positive vs. negative) through object argument (expressing doubtful object), which is negative in syntax (aspect and part of speech), in paratactic object, in general object, in semantic meaning (referential vs. Declarative) and in pragmatics. The restriction of choice on many levels, such as old information, new information, etc., is realized in specific context. Finally, it reveals the rules and strategies by which hearers understand the various meanings of "doubt":) when the object argument of "doubt" is positive, When positive or neutral, "doubt" is interpreted as "disbelief" (that is, "doubt 1" / 2) when the object argument of "doubt" is negative, negative or deviated from neutral, "doubt" is interpreted as "conjecture" or "belief" (that is, "doubt 2").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計算語言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項目“面向語義搜索的漢語詞匯本體知識研究”(10JJD740008) 國家語委“十二五”規(guī)劃項目“面向計算的文本蘊涵型式庫的研究和建設(shè)”(YB125-47)
【分類號】:H146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袁毓林;;動詞內(nèi)隱性否定的語義層次和溢出條件[J];中國語文;2012年02期

2 袁毓林;;“差點兒”和“差不多”的意義同異之辨[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1年06期

3 袁毓林;;“差點兒”中的隱性否定及其語法效應(yīng)[J];語言研究;2013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翟汛;魯承發(fā);;“差一點沒P”結(jié)構(gòu)的語義取值策略[J];長江學術(shù);2013年03期

2 危艷麗;;模糊量“半”的隱性否定功能[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3年10期

3 魯承發(fā);翟汛;;“差一點”和“差不多”的語義差異及其認知解釋[J];北京社會科學;2014年04期

4 徐艷平;熊芊;;新疆雙語培訓漢語語法難點之悖義現(xiàn)象調(diào)查[J];科技信息;2013年12期

5 王志英;;情態(tài)動詞的隱性否定功能——以“能+不+VP”構(gòu)式為例[J];漢語學習;2013年05期

6 魯承發(fā);;“差一點”句式研究述評[J];理論月刊;2014年03期

7 韓淑靖;;“差點兒(沒)+VP”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yīng)用[J];寧波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4年03期

8 徐艷平;;現(xiàn)代漢語悖義現(xiàn)象研究——從第二語言教學角度談起[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

9 劉凡;;“相互”的定語用法探析[J];世界漢語教學;2014年02期

10 張瀟;;“阻止”一詞在語義層上體現(xiàn)出的特征[J];語文學刊;2012年12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志英;現(xiàn)代漢語特殊否定現(xiàn)象認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孫艷華;也談“差不多”和“差點兒”[D];西南大學;2013年

2 楊曼華;現(xiàn)代漢語“注意”類動詞的多角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3 宋偉萍;現(xiàn)代漢語否定極性副詞分析[D];浙江大學;2013年

4 孫瑤;隱性否定的語用分析與對外漢語教學[D];遼寧師范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7條

1 李小玲;北京話里的“差點兒”句式[J];漢語學習;1986年01期

2 袁毓林;;論否定句的焦點、預(yù)設(shè)和轄域歧義[J];中國語文;2000年02期

3 江藍生;;概念疊加與構(gòu)式整合——肯定否定不對稱的解釋[J];中國語文;2008年06期

4 袁毓林;;動詞內(nèi)隱性否定的語義層次和溢出條件[J];中國語文;2012年02期

5 毛修敬;漢語里的對立格式[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5年02期

6 王還;“差(一)點兒”和“差不多”[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0年01期

7 袁毓林;;“差點兒”和“差不多”的意義同異之辨[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1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芬香;;手機短信幽默的關(guān)聯(lián)——識解探究[J];科技信息;2009年32期

2 余渭深;馬永田;;同詞反義的認知識解[J];外語教學;2009年04期

3 高波;;語法隱喻的認知識解[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年12期

4 王治琴;;同詞反義的認知釋解——“框架”與“識解”[J];時代文學(下半月);2009年10期

5 李嬌;;從意象圖式看隱喻的構(gòu)建與識解[J];考試周刊;2010年50期

6 任書梅;會話中人稱代詞的含意識解[J];山東外語教學;2004年02期

7 俞建梁;;體驗·識解·語法——讀王寅教授《認知語法概論》[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年03期

8 郭繼懋;;“因為所以”句和“既然那么”句的差異[J];漢語學習;2008年03期

9 王義娜;李亞培;;由意象與識解看認知語法的理論架構(gòu)[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10 彭懿;白解紅;;形容詞多義問題的識解差異探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0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7條

1 ;認知視角對語篇語域的設(shè)定[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2 唐青葉;;詳略度、精密度與經(jīng)驗識解[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3 王義娜;;人稱代詞移指現(xiàn)象的主觀性分析[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4 牛保義;;綜合掃描和序列掃描——英漢語工具主語句的認知方式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王文斌;;漢英“一量多物”的認知索解[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黃華;;從認知語言學視角分析詩歌創(chuàng)作的認知規(guī)律——以“思想之狐”為例[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7 王寅;;“體驗性概念化”語義觀對后現(xiàn)代哲學“人本主義”的修補——認知語言學對翻譯理論與實踐的指導(dǎo)意義[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譚業(yè)升;翻譯中的識解運作[D];復(fù)旦大學;2004年

2 陳海葉;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范疇化:概念庫的經(jīng)驗識解模式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3 肖燕;時間的概念化及其語言表征[D];西南大學;2012年

4 魏本力;處所介詞短語的功能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5 劉辰誕;結(jié)構(gòu)和邊界:語言表達式的認知基礎(chǔ)[D];河南大學;2006年

6 夏日光;省略的認知語言學研究與翻譯教學[D];西南大學;2010年

7 郭印;漢英致使交替現(xiàn)象的認知功能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8 黃潔;基于參照點理論的漢語隱喻和轉(zhuǎn)喻名名復(fù)合詞認知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9 陳佳;論英漢運動事件表達中“路徑”單位的“空間界態(tài)”概念語義及其句法—語義接口功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莫啟揚;語言中的時間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春湘;基于蘭蓋克識解理論的“花園幽徑現(xiàn)象”分析[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2 張冰;層級反義關(guān)系的動態(tài)認知識解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3 朱翠玉;對新疆7·5事件意義識解和構(gòu)建的視角化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陳紫s,

本文編號:150257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50257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5cf7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