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藝術理論論文 >

論許淵沖詩詞翻譯中的“創(chuàng)”與“失”

發(fā)布時間:2017-07-27 18:15

  本文關鍵詞:論許淵沖詩詞翻譯中的“創(chuàng)”與“失”


  更多相關文章: 修辭補償 淺化 翻譯實踐


【摘要】:中國古典詩詞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工整押韻,一直是中華璀璨文明中的絢麗瑰寶。幾百年來,國內外的翻譯家盡其所能嘗試把中國古詩翻譯成外文,既方便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也擴大了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本文主要談的是著名翻譯家許淵沖在中國古詩翻譯實踐中的兩種翻譯方法以創(chuàng)補失和淺化,在翻譯實踐中不可避免的“失”這個問題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并且在具體的實踐方法上進行了深化和擴展。 本文分為五章: 第一章是文獻綜述,談的是近年來在學術領域中對于古詩翻譯中的“失”,相關的學者和教授的實踐思路和方法,以及在實踐研究過程中存在的相關難點。進而探討了中國古詩在翻譯實踐中的可譯性問題,為后文相關的實踐方法,實踐標準的論述奠定基礎 第二章談是的許淵沖翻譯方法中的以創(chuàng)補失。先用許先生在實踐中的一個例子來介紹以創(chuàng)補失這種實踐方法以及它的實踐意義。然后從補償?shù)慕嵌,舉了兩個運用修辭手法來擬補古詩翻譯過程中失的范例,最后總結提出了個人獨創(chuàng)的“修辭補償”概念以及相應的實踐標準作為許先生以創(chuàng)補失論的具體實踐方法和在翻譯過程中處理失的一種具體手段。 第三章談的是許淵沖翻譯方法中的淺化。首先探討了在中國古詩翻譯過程中,譯者應該從外國讀者的角度進行考慮和翻譯。然后結合具體例子介紹了淺化以及淺化和翻譯中失的關系。并且使用了歸納法,歸納了淺化在古詩的具體翻譯實踐中使用情況的三種分類。 第四章著重強調了以創(chuàng)補失和淺化在翻譯實踐活動中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在處理翻譯中的失一方面統(tǒng)一于中國古詩的翻譯實踐活動之中。不管是以創(chuàng)新的手段去“補”失,還是出于詩歌整體表述的考慮“故意”去創(chuàng)造失,目的都是為了將翻譯中失的影響提高譯文質量,提高翻譯實踐水平。同時也強調了翻譯實踐的重要性,指出了研究翻譯理論不能“為了研究而研究”,,必須要結合實踐活動。 第五章是結論部分,根據(jù)上述各章的相關內容,得出相應的結論。 本文的另外一個特點,是在論述的過程中,不僅引用了許淵沖先生的譯文作為例證,而且還使用了作者自己的譯文進行說明,在某些章節(jié)中,還把許先生的譯文和作者的譯文進行了對比。因此,這篇論文的撰寫,對于作者的翻譯水平也頗有提高。
【關鍵詞】:修辭補償 淺化 翻譯實踐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315.9;I046
【目錄】:
  • Acknowledgements4-5
  • Contents5-6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Introduction10-14
  • Chapter 1 Literature Review14-21
  • 1.1 Current Study on Losses in Classic Chinese Translation14-16
  • 1.2 Research Difficulties on Losses in Classic Chinese Translation16-18
  • 1.3 Translatability of Classic Chinese Poetry18-21
  • Chapter 2 Innovating to Compensate the Loss21-37
  • 2.1 Introduction of Innovating to Compensate the Loss21-25
  • 2.1.1 Exemplary Display21-23
  • 2.1.2 Practical Value23-25
  • 2.2 Two Specific Skills of Innovating to Compensate the Loss in Practice25-30
  • 2.2.1 Alliteration27-28
  • 2.2.2 Repetition28-30
  • 2.3 Rhetorical Compensation30-37
  • 2.3.1 Notion of Rhetorical Compensation31-32
  • 2.3.2 Standards of Rhetorical Compensation32-34
  • 2.3.3 Iambic Style34-37
  • Chapter 3 Generalization37-50
  • 3.1 Readership of CCP38-40
  • 3.2 Introduction of Generalization40-44
  • 3.2.1 General Notion and Application41-43
  • 3.2.2 Generalization and Loss43-44
  • 3.3 Three Categories of Generalization44-50
  • 3.3.1 Allusions and Idioms44-46
  • 3.3.2 Trivial Details46-48
  • 3.3.3 Treatment of Special Words48-50
  • Chapter 4 Practical Value of Rhetorical Compensation and Generalization50-56
  • 4.1 Comparison Between Rhetorical Compensation and Generalization50-54
  • 4.1.1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50-52
  • 4.1.2 Unity of Rhetorical Compensation and Generalization in Practice52-54
  • 4.2 Practical Significance54-56
  • Conclusion56-58
  • Bibliography58-59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樂金聲;通過喻體對照探討英漢比喻互譯的途徑[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5期

2 楊京寧,王琪;漢語新詞新語詞源探析及英譯[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3 龍明慧;;翻譯的形而上——論“忠實”之于翻譯的本體論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4 卞福英;;中國古典詩歌中地名意象的英譯[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5 陳逢丹;;接受美學觀下的譯者主體性——兼析莎士比亞第116首十四行詩的三個漢譯本[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6 孫凈麗;;試論英語諺語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7 萬蓮;徐敏;張靜;;關于英漢習語翻譯的幾點策略[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8 徐華莉;翻譯標準的變遷[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9 喻家樓;語篇中顯性連貫、隱性連貫與譯作的語義傳遞[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10 宋然然;;語用層面的象似性考察[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蓉;;從順應論看中國宋詞《虞美人》譯文比較[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九輯)[C];2011年

2 蔣祈楠;;翻譯目的論指導下中國古典詩詞的意象和意境美的翻譯[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蔣春生;;論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對外來電影片名翻譯之影響[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C];2010年

4 熊輝;;簡論郭沫若的“風韻譯”觀念及其歷史意義——兼論20世紀中國翻譯標準理論的演進[A];巴蜀作家與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文集[C];2006年

5 易明華;;翻譯中的意圖觀[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易杰;羅桂英;;簡析電影片名翻譯的“不忠”[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馬凌珊;;中文影視標題的英譯策略[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8 劉倩;;力求唯真求實——淺談翻譯中的“還原”問題回譯[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陳晶;;從文化角度淺談英語外來語的漢譯[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王惠萍;;淺談英語習語漢譯技巧[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淑敏;翻譯的歷史觀—《獨立宣言》中譯本的歷時共時比較實證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高玉蘭;解構主義視閾下的文化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施佳勝;經(jīng)典 闡釋 翻譯——《文心雕龍》英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王厚平;美學視角下的文學翻譯藝術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冀愛蓮;翻譯、傳記、交游:阿瑟·韋利漢學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陳惠;阿瑟·韋利翻譯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7 胡氏貞英;漢語非文學文本越譯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喬翔;漢英形修名結構對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9 劉云雁;朱生豪莎劇翻譯—影響與比較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10 劉桂蘭;論重譯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石紅莉;從文化角度談旅游宣傳資料的翻譯[D];河北大學;2009年

2 焦晴;從順應論角度看雙關廣告語的翻譯[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張琳琳;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在政治語篇中英翻譯中的應用[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楊巧蕊;唐詩英譯翻譯批評現(xiàn)狀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周錫梅;從接受美學視角看吳鈞陶與Witter Bynner的杜詩英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韓雨葦;東坡詞英譯賞析—審美移情視角[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朱姍姍;形神兼?zhèn)鋄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彭強;從等效理論看辜正坤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張靜;《紅樓夢》中的禮貌現(xiàn)象及其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10 陸子晉;論文學翻譯中文化因素的處理[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58273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58273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53e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