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與沈從文生命美學比較論
發(fā)布時間:2025-04-23 00:24
從生命美學的角度研究魯迅與沈從文,更能深入理解兩位大師的精神世界與創(chuàng)作內涵的異同。無論表面形態(tài)如何相去甚遠,事實上,他們都走上了同一條審美人生道路。在“何為生命”(存在論命題)的回答上,彼此達成默契:同是生命悲劇與熱情的歌者;面對物質文明與封建文明交織所造成的現(xiàn)代中國獨特的城市文明給人類生存帶來危害的事實,他們提出了弘揚人性力量的療救主張,為現(xiàn)代中國人找回了自然人性、明澈童心、情感價值以及狂歡精神;在“生命何為”(價值論命題)的道路上,二人伸向了不同的遠方:沈從文從認清生命的悲劇性實質到弘揚人性力量最終走向了“澄明”之境,魯迅從認清生命的悲劇性實質到弘揚人性力量最終卻走上了反抗絕望的道路。雖然殊途,但卻同歸,他們一樣是為愛生命、為愛人而艱難探索的偉大詩哲。
【文章頁數】:4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導言 “為惜蒼茫,景物無人賞”
第一章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時間觀與死亡意識
一、一切皆流
二、生如夏花
三、冥思死亡
第二章 融入野地;弘揚生命的力
一、呼喚靈性
二、回到童年
三、縱酒狂歡
第三章路與塔——悲劇生命的審美自救
一、鄉(xiāng)夢不曾休
二、“你往何處去”?
注釋
主要參考書目
后記
附:本人在讀期間發(fā)表科研論文、論著及獲獎情況一覽表
本文編號:4040934
【文章頁數】:4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導言 “為惜蒼茫,景物無人賞”
第一章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時間觀與死亡意識
一、一切皆流
二、生如夏花
三、冥思死亡
第二章 融入野地;弘揚生命的力
一、呼喚靈性
二、回到童年
三、縱酒狂歡
第三章路與塔——悲劇生命的審美自救
一、鄉(xiāng)夢不曾休
二、“你往何處去”?
注釋
主要參考書目
后記
附:本人在讀期間發(fā)表科研論文、論著及獲獎情況一覽表
本文編號:404093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4040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