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贖的困惑與理性的探尋——論李昂女性主義文學的嬗變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1
【分類號】:I206.7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光明;;話語場地的開辟——“女性主義文學國際研討會”述評[J];作家;1996年09期
2 陳光曦;劉_g;;新時期“女性主義文學思潮”質(zhì)疑[J];學術(shù)交流;2017年02期
3 王慧;;大眾傳媒對90年代女性主義文學的影響[J];文學教育(上);2015年03期
4 侯吉歌;;20世紀美國女性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征及發(fā)展階段[J];青年文學家;2019年02期
5 趙偉華;;全方位、多角度的創(chuàng)新精神——讀羅婷《女性主義文學與歐美文學研究》[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7年01期
6 王曉芳;;中國女性主義文學觀念的發(fā)展歷程探究[J];青春歲月;2015年23期
7 劉冬玲;;中西女性主義文學對比[J];山西青年;2016年08期
8 李先瑞;;私小說與女性主義文學——日本女性主義文學表現(xiàn)手法探究[J];日語教育與日本學研究;2014年00期
9 鄒璐;;中國生態(tài)女性主義文學的意識源流探析[J];名作欣賞;2014年11期
10 許揚;;俄羅斯女性主義文學一瞥[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3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任一鳴;;女性主義文學批評與中國特色——中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筆記之一[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十三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林貽榮;;移風易俗的女性先驅(qū)者[A];丁玲與中國女性文學——第七次全國丁玲學術(shù)研討會文集[C];199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愛菊 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英文系;在女性主義文學作品中尋找男女平等相處模式[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年
2 口述人 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澳門大學博士后 荒林 訪談、整理人 本報記者 劉霞;荒林:微笑前行,讓思考與對話從女性主義文學延展[N];中國婦女報;2015年
3 商丘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陳為民;新時期女性文學中女性意識的嬗變[N];商丘日報;2005年
4 劉兵;文學的性別與日常生活的性別[N];中華讀書報;2013年
5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樊江濤 通訊員 高瑞光 武航;李昂:孝行少年捐髓救母[N];中國青年報;2018年
6 王喜雙 潘秋什;實踐澆筑夢想 堅持造就希望[N];佳木斯日報;2017年
7 本報記者 黃海華;不拘一格,“催化”更多青年人才[N];解放日報;2017年
8 本報記者 蔣肖斌;有了冷知識,生活更熱鬧[N];中國青年報;2014年
9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區(qū)四季青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胡芳;教學中多加糾正指導[N];健康報;2013年
10 周泓;安全食品來自健康動物[N];中國畜牧獸醫(yī)報;201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于東曄;女性主義文學理論在中國[D];蘇州大學;2003年
2 唐晶;生態(tài)女性主義文學研究[D];遼寧大學;201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艷;求贖的困惑與理性的探尋——論李昂女性主義文學的嬗變[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2 楊淑榮;1980年代臺灣新女性主義文學研究[D];山西大學;2015年
3 徐勝蓮;論新時期女性主義文學流變[D];安徽大學;2010年
4 黃麗;中國生態(tài)女性主義文學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5 陳怡萍;非女性主義視角下的當代中國女性主義文學批判[D];福建師范大學;2017年
6 胡凱逖;西方女性主義文學批判:特征及對中國女性文學批判的影響[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7 李海霞;西蘇“身體寫作”對中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范式建構(gòu)的影響[D];內(nèi)蒙古大學;2009年
8 黃蘋;女性主義文學觀的美學解讀[D];曲阜師范大學;2007年
9 鄭紫暉;多麗絲·萊辛后女性主義文學創(chuàng)作思想研究[D];遼寧大學;2014年
10 朱婷;中國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得失[D];重慶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75492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754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