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藝術美學三變——兼談對“蘇紫紫”現(xiàn)象的美學誤讀
本文選題:人體藝術 + 行為藝術; 參考:《河北學刊》2011年02期
【摘要】:"一脫成名"本來不過是消費文化將青春女性作為粉色消費的曖昧生意,近來,因為一個化名"蘇紫紫"的中國人民大學女生的"當眾一脫",這個曖昧生意卻被附麗為"藝術創(chuàng)新"了。"蘇紫紫現(xiàn)象"究竟是商業(yè)炒作,還是行為藝術?要澄清其中是非,就不得不厘清人體藝術、行為藝術與商業(yè)炒作三個概念。
[Abstract]:The idea of "becoming famous" was originally nothing more than an ambiguous business in consumer culture that treats young women as pink consumers. Recently, Because a female student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under the pseudonym Su Zizi "took off in public", the ambiguous business was called "artistic innovation". " Su Zizi phenomenon "is it a commercial hype or an act of art?"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right and wrong, we have to clarify the three concepts of human art, behavioral art and commercial speculation.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哲學系;
【分類號】:J120.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玨欣;黃柳蓉;;蘇紫紫 赤裸地看你是一種挑釁[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郝春燕;;生活審美化時代的藝術危機[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3期
2 薛雯;朱光潛的文藝與道德關系論[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3 鐘名誠;;中西交融的散文藝術觀——朱光潛的散文思想與創(chuàng)作實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4 宛小平;;朱光潛美學思想中的科學精神[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5 雪文;趨于人生的藝術,趨于藝術的人生——談朱光潛的散文觀與散文創(chuàng)作[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6 郭世軒;;消費社會下的文學經(jīng)典閱讀[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7 陳琰;;桐城派文論對朱光潛的影響[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8 薛磊;;論書評寫作的公正性[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9 方國武;;《淮南子》文藝理想觀[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10 蒯群;;荷爾德林詩觀淺論——兼析其對中國現(xiàn)代詩歌現(xiàn)狀的啟示[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陳以愛;;錢穆論政教關系[A];北京論壇(2011)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變革與轉型:“教育傳承與創(chuàng)新”教育分論壇論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杜蕾;;“譯”猶未盡——中國古典詩歌的可譯性分析[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鐘名誠;;論朱光潛美學思想改造的三個層面[A];2009江蘇省美學學會年會“當代審美文化與藝術傳統(tǒng)”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4 王云;;消極補償:中國特色的藝術觀念和藝術實踐[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懿;英漢膚覺形容詞的認知語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2 顏水生;論中國散文理論的現(xiàn)代性轉變[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徐萍;從晚清至民初:媒介環(huán)境中的文學變革[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何圣倫;苗族審美意識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羅紱文;李澤厚“情本體”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江冬梅;生命·藝術·直覺[D];西南大學;2011年
7 楊亭;土家族審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8 朱羽;“社會主義”與“自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趙雙花;可能與限度[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毛德勝;蘇洵古文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蔣艷艷;新課程背景下高考語文試題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2 斗格吉;論《朗薩雯波》的悲劇色彩[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3 孔元元;中國傳統(tǒng)吉祥紋樣在現(xiàn)代翡翠制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4 劉展;現(xiàn)代安徽詩人詩學批評[D];淮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張麗芳;生態(tài)美學視閾下的沈從文小說創(chuàng)作[D];南昌大學;2010年
6 莊寬;朱自清“透徹了解”閱讀教學觀芻議[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7 陳麗;孟超然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吳婷婷;解放與束縛[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王亞明;批評之美:《咀華集 咀華二集》的批評文體探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范琦;當代風景建筑地域性表達與創(chuàng)作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紅靈;;格調(diào)化的色[J];重慶與世界;2001年03期
2 魂游;;香港行為藝術:靜聽紛沓聲中的樂譜[J];當代藝術與投資;2010年05期
3 李國慶;面對“人體藝術”的困惑……──來自文化市場的特別報道[J];現(xiàn)代婦女;1994年03期
4 王杰泓;;行為藝術語言論[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5 沈浩;;期待走上商業(yè)化的行為藝術[J];世界發(fā)明;2007年07期
6 管文明;;饕餮江湖,,饕餮藝術[J];世界發(fā)明;2007年07期
7 嚴藝;;重建多層次的行為藝術方式——PERFORMA 2007[J];東方藝術;2008年03期
8 ;言論[J];東方藝術;2009年07期
9 秦德龍;;羊的行為藝術[J];可樂;2009年08期
10 阿力;;告別人體藝術,“網(wǎng)絡第一美女”華麗轉身[J];婦女生活;201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艷麗;;由當代中國行為藝術引發(fā)的批評[A];2010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C];2010年
2 張永泰;;“秸稈發(fā)酵節(jié)糧養(yǎng)豬法”是誤導性商業(yè)炒作[A];2004東北養(yǎng)豬研究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方志凌;;身體的隱喻[A];2006年當代藝術與批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任同明;苗瑩瑩;李文奇;岳學強;馬會強;陳玉紅;;淺談人體解剖標本陳列館建設[A];第二屆全國解剖學技術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5 黃家燕;;醉心于操縱語言的魔術師——試論納博科夫的語言技巧在《洛麗塔》中的運用[A];江西省語言學會第五屆會員大會暨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6 徐景耀;呂澤田;;再論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蜂膠[A];2005年全國蜂產(chǎn)品市場信息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7 徐景耀;呂澤田;;倡導實事求是,禁忌商業(yè)炒作-蜂膠超臨界萃取技術尚不成熟[A];2005年中國養(yǎng)蜂學會蜜蜂產(chǎn)品專業(yè)委員會、蜜蜂保護專業(yè)委員會、蜜蜂授粉專業(yè)委員會聯(lián)合工作會議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何婭;;淺談口腔專科門診護患溝通的技巧與方法[A];全國口腔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9 張羚;;護士長在管理中的作用[A];二零零六年度全國第五次護理專業(yè)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10 鹿炳君;;以藝術的名義——偽前衛(wèi)藝術的策略與招牌[A];2005年當代藝術與批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高賽;別拿ERP當“行為藝術”[N];光明日報;2003年
2 本報記者 覃萬鐘 見習記者 韓曉玲;行為藝術:行為抑或藝術?[N];湖北日報;2000年
3 本報記者 顏慧;堅決抵制“行為藝術”[N];文藝報;2003年
4 魏晉;行為藝術出場 皇帝的新裝[N];社會科學報;2002年
5 本報記者 鄭立華;行為藝術有沒有法律底線[N];中國商報;2005年
6 川之林;除了裸,行為藝術不能來點別的?[N];中國文化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 畢武英;“行為藝術”之惑[N];中國證券報;2007年
8 魯虹 孫振華;行為藝術:游走在社會的邊緣[N];深圳商報;2006年
9 秋竹;行為藝術可以淪落成“賣肉”[N];江蘇科技報;2007年
10 牟綱 楊家安;行為藝術的界限[N];光明日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王睿;表演的力量[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李笑男;作為觀念的影像[D];中央美術學院;2009年
3 董曄;《世說新語》美學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4 陳明;亂象與主流[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5 王志遠;論漢魏六朝時期的中國佛教表現(xiàn)藝術[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滿;1985-2005年中國行為藝術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2 游優(yōu);中國行為藝術中的身體敘事[D];云南藝術學院;2010年
3 吳艷艷;中國當代行為藝術的怪誕特征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應萍;把行為當成一種材料[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5 高潔;當代行為藝術的審美解讀[D];鄭州大學;2011年
6 邱莎;女性人體藝術的分析與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2年
7 杜立敏;現(xiàn)代派人體藝術中的色情欲望[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8 肖琳;體驗—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行為元素[D];中央美術學院;2009年
9 高峰;從“行為藝術”到“行為攝影”[D];中央美術學院;2007年
10 梁練方;中國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行為藝術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82025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1820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