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tài)批評的理論特性與批評主體的生態(tài)責任
本文選題:生態(tài)批評 切入點:理論特性 出處:《南京社會科學》2010年08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由于中外生態(tài)學界對生態(tài)批評的界定懸而未決,致使生態(tài)批評作為一種文學批評形態(tài)的面目模糊不清。因而從立足點、指導思想、觀照對象、研究范圍、基本任務和終極目標等方面對其理論特性予以探討,以及對作為生態(tài)批評主體的批評家的基本素養(yǎng)提出要求,十分迫切和必要。這將有助于人們清楚把握與準確使用這個概念,有利于批評家提升與其承擔的生態(tài)責任相適應的實際操作能力,使生態(tài)批評更好地發(fā)揮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生態(tài)文明的審美效益和社會作用。
[Abstract]:As the definition of ecological criticism in Chinese and foreign ecological circles is still pending, the features of ecological criticism as a form of literary criticism are unclear. It is very urgent and necessary to discuss its theoretical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aspects of basic task and ultimate goal, as well as to demand the basic accomplishment of the critic, who is the subject of ecological criticism, which will help people to grasp and use this concept clearly and accurately. It is beneficial to the critics to improve their practical operation abili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ecological responsibilities, and to make ecological criticism better exert the aesthetic benefits and social functions of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onstruct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作者單位】: 襄樊學院文學院;
【分類號】:I0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鼎生;;石濤刻畫與純道題匾的生態(tài)批評[J];中國文化研究;2010年01期
2 陳愛華;;詩意棲居的渴求——《推銷員之死》的生態(tài)批評解讀[J];名作欣賞;2010年09期
3 李楠;;多味的芒果——解讀桑德拉·希斯內羅絲的《芒果街上的小屋》[J];名作欣賞;2010年06期
4 劉秀珍;;論沈從文作品中的生態(tài)美[J];江漢論壇;2010年02期
5 袁鼎生;;生態(tài)批評的規(guī)范[J];文學評論;2010年02期
6 嚴蓓雯;;生態(tài)批評的未來[J];外國文學評論;2010年01期
7 趙妤;;多麗絲·萊辛《野草在歌唱》的生態(tài)主義解讀[J];時代文學(雙月上半月);2010年01期
8 西蒙· C·艾斯托克;;乙烯雌酚、生態(tài)批評、民族: 露絲·尾關的文學探索(英文)[J];外國文學研究;2010年01期
9 陳愛敏;;生態(tài)批評視域中的美國華裔文學[J];外國文學研究;2010年01期
10 央泉;;麥爾維爾海洋生態(tài)思想之淵源[J];求索;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曾玲;;《鐘形罩》下女性的反叛——對《鐘形罩》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分析[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陳慧;;論生態(tài)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亨利·大衛(wèi)·梭羅知名度崛起的內外因[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劉涵捷;;伊麗莎白·畢曉普詩歌的生態(tài)關懷[A];20世紀美國詩歌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孫宏;;創(chuàng)世紀、進化論與弗羅斯特的生態(tài)詩歌[A];20世紀美國詩歌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李智;甘文平;;互補與互鑒——加里·斯奈德詩歌研究述評[A];20世紀美國詩歌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曾繁仁;;通過中西古今交流對話途徑,,建設發(fā)展新的生態(tài)審美觀[A];“美學與多元文化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張建國;;生態(tài)批評中的倫理因素[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曾小月;;生態(tài)批評視野中的狄更斯小說研究[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穆寶清;;《查特萊夫人的情人》:一部充滿生態(tài)思想的作品[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魯樞元;張雅玲;王惠;張守海;韓玉潔;徐燕;王慧;;現(xiàn)代都市:讓我們失去了什么——關于現(xiàn)代都市生活的生態(tài)批評[A];“都市文化學科建設論壇暨都市文化原理編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廈門大學生態(tài)文學研究團隊成員 向若萌;國外生態(tài)文學熱潮風起云涌[N];中國綠色時報;2010年
2 王諾 程相占 王曉華;生態(tài)批評的跨學科思考[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3 湖南省吉首大學文學院教授 覃新菊;重塑人的精神生態(tài)[N];中國綠色時報;2010年
4 甘肅聯(lián)大中文系教授 王源;世紀初中國動物小說的新突破(上)[N];中國綠色時報;2010年
5 程繼田;文學批評學建構的新維度[N];太原日報;2010年
6 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 王喜絨 楊勵軒;生態(tài)批評視域下的中國知青小說[N];中國綠色時報;2010年
7 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廈門大學“生態(tài)文學”研究團隊負責人 王諾;生態(tài)批評的界定與任務[N];中國綠色時報;2009年
8 時勝勛;精神歷險與思想前沿對話[N];文藝報;2009年
9 石平萍;美國生態(tài)批評的環(huán)境轉向[N];文藝報;2009年
10 施秋香;生態(tài)批評研究凸顯“中國特色”[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生珍;尤金·奧尼爾戲劇生態(tài)意識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2 王惠;荒野哲學與山水詩[D];蘇州大學;2008年
3 譚晶華;維拉·凱瑟的生態(tài)視野[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4 王諾;歐美生態(tài)批評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5 王軍寧;生態(tài)視野中的新時期文學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6 王靜;人與自然:中國當代少數(shù)民族作家生態(tài)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7 苗福光;生態(tài)批評視角下的勞倫斯[D];山東大學;2006年
8 宋麗麗;文學生態(tài)學建構——生態(tài)批評的思考[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9 胡志紅;西方生態(tài)批評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10 劉蓓;生態(tài)批評的話語建構[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婷;沖突與融合—喬治·艾略特三部作品的生態(tài)批評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2 齊文平;國內海明威生態(tài)研究評述[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3 金燕;《一歲小鹿》的生態(tài)批評[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施慧;回歸自然的人性呼喚[D];西南大學;2009年
5 孔繁婷;夜鶯的呼喚[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6 付美娜;論翻譯的生態(tài)批評[D];長沙理工大學;2009年
7 潘光芝;詩意棲居與人性反思[D];貴州師范大學;2009年
8 董瑞;回歸自然[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9 程潔;永恒的二元對立—大命vs小命[D];內蒙古大學;2009年
10 高毅;從生態(tài)批評角度解讀《憤怒的葡萄》[D];重慶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64014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1640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