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聲樂課“時代性”教學研究
本文關鍵詞:高師聲樂課“時代性”教學研究
【摘要】:高師聲樂課是高師音樂學專業(yè)的重要課程之一,目的是培養(yǎng)中小學合格的音樂教師,隨著社會環(huán)境和教育體制的改變,高師聲樂課的教學模式逐漸顯露出落后于時代的弊端。文章分析高師聲樂課教學的現狀,從內涵創(chuàng)新的角度出發(fā),對培養(yǎng)目標和培養(yǎng)對象、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探討,以培養(yǎng)符合"時代性"需求的合格的中小學音樂教育優(yōu)秀人才。
【作者單位】: 玉林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
【關鍵詞】: 高師 聲樂課 時代性 教學研究
【分類號】:J616-4;G652
【正文快照】: 聲樂課是一門重要的音樂技能課程,是高師音樂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音樂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但從目前我國的教育體制看,高師聲樂課教學還是沿用過去的教學模式,沒有打造時代特色,忽略了師范院校的培養(yǎng)目標,既浪費了教育資源,又給畢業(yè)生留下了不容忽視的影響。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付莉;;淺談聲樂作品的“二度創(chuàng)作”[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S1期
2 周雪;;論俄羅斯歌曲《黑眼睛》的呼吸運用及情感表現[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S1期
3 張艷林;;民族聲樂風格論[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1期
4 張艷林;;傳統(tǒng)民歌在當代民族聲樂中的價值和意義[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2期
5 何靜;;怎樣提高歌唱中的聲情并茂[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10期
6 程虹;;學習聲樂演唱應解決的幾個問題[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7期
7 王雯;;淺談作品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孟姜女》為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8期
8 丁一凡;;淺析“中國唱法”提出的合理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1期
9 李婧;李強;;淺談歌劇《唐璜》中二重唱《讓我們攜手同行》中女中音的聲音處理[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2期
10 李磊;;試論聲樂教學中的師生關系[J];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郭超;;歌唱的藝術處理[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2 史yN琳;;聲樂演唱中語言情感藝術的探究[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音樂專輯)[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吳靜;中國民族唱法音色的聲學闡釋[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2 徐美輝;20世紀湖南音樂家群體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慧;冀北地區(qū)“漫瀚調”演唱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李卓;借鑒、融通及其它——中西花腔女高音演唱藝術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方淋淋;從音樂社會學角度論高師聲樂教學改革[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謝菁;基于聲樂演唱的藝術美探究中國民族聲樂之“韻”[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左桂龍;正確的嗓音訓練對嗓音疾病治療的探索與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李文皓;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歌唱藝術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婁姝妹;抒情女高音基莉·迪·卡娜娃的歌唱藝術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郭姍姍;論感覺在聲樂技巧訓練中的重要作用[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孫國棟;康保二人臺的藝術特征[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王亮亮;面罩唱法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軍;;聲樂教學的民族文化之思[J];教育與職業(yè);2009年29期
2 章莉;;影響高師學生聲樂教學效果的心理因素及對策分析[J];教育與職業(yè);2006年24期
3 毛自平;淺議高師學生鋼琴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J];當代教育論壇;2005年16期
4 牛茹;;探索高師聲樂教學改革的新方案[J];教育與職業(yè);2007年08期
5 雷芳;封亞伶;徐文勝;;高師音樂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9年02期
6 郝俊杰;;淺談如何提高鋼琴即興伴奏能力[J];時代文學(雙月上半月);2009年01期
7 周倩倩;;論高師學生如何“用心”練琴[J];文教資料;2011年05期
8 楊三川;高師學生聲樂素質現狀與對策[J];美與時代;2005年07期
9 朱艷;;高師學生如何學習聲樂[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10 沈娟;;提高高師學生音樂學習能力的具體措施[J];文教資料;2010年1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盧璐;;談高師和聲教學內容的調整[A];全國和聲復調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2 姚紅衛(wèi);;再議高師和聲公共課教學之目標、內容及技能培養(yǎng)[A];全國和聲復調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3 韋千里;;聲樂課程實踐環(huán)節(jié)缺失之改進——高師音樂專業(yè)教育實習音樂課聲樂教學的指導謀略[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4 李妍冰;;以“應用為本”構建高師和聲教材新體系[A];全國和聲復調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5 劉戈;;關于加強高師民族音樂教育的幾點建議[A];高等黨校藝術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6 李飛飛;;從課程對比看音樂教師的培養(yǎng)[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方舟;聽一個城市的心跳[N];東莞日報;2009年
2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音樂系 覃生平;探析高師聲樂課程如何運用交互式教學[N];四川科技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紫茵;全國高師理論作曲蘭州“成家”[N];音樂周報;2004年
4 劉曇e,
本文編號:77728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777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