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勛五首粵調鋼琴曲的和聲運用
發(fā)布時間:2017-04-14 05:11
本文關鍵詞:陳培勛五首粵調鋼琴曲的和聲運用,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陳培勛是二十世紀中國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他在三十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寫了大量的作品,主要分為兩種體裁:鋼琴曲和管弦樂曲。而鋼琴曲是他早年創(chuàng)作的主要部分。陳先生在他的鋼琴音樂作品中,和聲手法的運用是很有特色的,集中地體現(xiàn)在他創(chuàng)作的五首粵調鋼琴曲中。 本文就以五首粵調鋼琴曲為研究對象,從作曲技法的運用入手,深入全面地分析陳先生和聲手法的獨特特征。在與其他作曲家的作品進行橫向比較的主線上,加入縱向的系統(tǒng)分析,用縱橫結合的方法,使陳培勛先生的和聲手法特征顯現(xiàn)得更加鮮明、突出。 全文共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五首粵調鋼琴曲。介紹陳培勛先生生平,概述五首粵調鋼琴曲的基本內涵,重點評析原曲與改編曲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第二部分:陳培勛作品的和聲手法運用。這是本文最重要的章節(jié)。陳培勛先生不拘泥于傳統(tǒng)的偏音處理方法,而是運用多樣化的和弦結構和獨特的和聲手法,更為生動、細致地表現(xiàn)樂曲內容,增強其藝術效果。這不僅反映了他豐富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也體現(xiàn)了他在探索道路上的不斷追求。 第三部分:比較其他作曲家作品。本章通過分析、比較黃自、丁善德、桑桐等其他作曲家作品的和聲手法運用,歸納他們各自的創(chuàng)作特征以及與陳培勛先生在創(chuàng)作觀念上的共同之處,從而反襯出陳先生作品在技法與風格上的突破性。
【關鍵詞】:陳培勛 粵調鋼琴曲 和聲手法 偏音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5
【分類號】:J614.1
【目錄】:
- 中文摘要2-3
- 英文摘要3-5
- 引言5-7
- 第一章 五首粵調鋼琴曲7-13
- 第一節(jié) 陳培勛生平簡介7-9
- 第二節(jié) 五首粵調鋼琴曲概述9-13
- 第二章 陳培勛作品的和聲手法運用13-24
- 第一節(jié) 作品中偏音的突出與強調13-18
- 第二節(jié) 省略、弱化偏音18-19
- 第三節(jié) 其它和聲手法的靈活運用19-24
- 第三章 比較其他作曲家作品24-40
- 第一節(jié) 陳培勛的創(chuàng)作與其他作曲家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24-37
- 第二節(jié) 西方作曲家的五聲性和聲運用37-40
- 結論40-42
- 參考文獻42-44
- 后記44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陳海燕;;《雙飛蝴蝶主題變奏曲》的藝術魅力[J];文學教育(中);2010年09期
2 陳海燕;;民族風格的彰顯—解析鋼琴作品《思春》的意蘊[J];音樂創(chuàng)作;2013年05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王穎峰;杜鳴心《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的和聲研究[D];河南大學;2006年
2 鄭遠;二十世紀下半葉中國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3 李寧;陳培勛粵調鋼琴曲的民族化特征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4 陳麗芝;陳培勛粵調主題鋼琴曲的藝術特點與演奏探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5 姚松伶;試論陳培勛《廣東音樂主題鋼琴曲》[D];山西大學;2012年
6 王得盛;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的音樂分析[D];西安音樂學院;2013年
7 湯娜;陳培勛五首粵調鋼琴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8 劉瑞程;新中國十七年時期鋼琴音樂民族化特征研究[D];沈陽音樂學院;2012年
本文關鍵詞:陳培勛五首粵調鋼琴曲的和聲運用,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0526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305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