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語新音樂的審美價值
發(fā)布時間:2020-12-30 20:40
一群壯族年輕人為了保護和傳承壯語文化發(fā)起了"壯語新歌"運動,壯語新音樂應蘊而生。壯語新音樂是傳統(tǒng)的壯歌與流行的音樂元素相結合的產物,有著其獨特的審美價值以及特性,本文試以美學理論與方法為核心,從壯語新音樂的審美特點、審美價值的表現(xiàn)形式及社會功能兩方面進行入手,結合民族音樂學知識來分析它的審美價值。
【文章來源】:藝術評鑒. 2018年18期
【文章頁數(shù)】:2 頁
【文章目錄】:
一、壯語新音樂的審美特點
(一) 鮮明的民族性
(二) 與時俱進的時代性
(三) 融合的必然性
二、壯語新音樂審美價值的表現(xiàn)形式
(一) 情感美
(二) 形式美
三、壯語新音樂審美價值的社會功能
四、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哈嘹”樂隊創(chuàng)作及表演風格研究[J]. 楊楠. 歌海. 2010(04)
[2]嘹歌演唱特點及形式美特征[J]. 白小琴. 民族藝術. 2009(04)
[3]民歌新韻 薪火相傳——壯語新音樂活動紀實[J]. 許曉明. 當代廣西. 2009(17)
[4]音樂中的文化自覺——壯語新音樂運動及發(fā)展原因探析[J]. 許曉明. 大舞臺(雙月號). 2009(03)
本文編號:2948271
【文章來源】:藝術評鑒. 2018年18期
【文章頁數(shù)】:2 頁
【文章目錄】:
一、壯語新音樂的審美特點
(一) 鮮明的民族性
(二) 與時俱進的時代性
(三) 融合的必然性
二、壯語新音樂審美價值的表現(xiàn)形式
(一) 情感美
(二) 形式美
三、壯語新音樂審美價值的社會功能
四、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哈嘹”樂隊創(chuàng)作及表演風格研究[J]. 楊楠. 歌海. 2010(04)
[2]嘹歌演唱特點及形式美特征[J]. 白小琴. 民族藝術. 2009(04)
[3]民歌新韻 薪火相傳——壯語新音樂活動紀實[J]. 許曉明. 當代廣西. 2009(17)
[4]音樂中的文化自覺——壯語新音樂運動及發(fā)展原因探析[J]. 許曉明. 大舞臺(雙月號). 2009(03)
本文編號:294827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2948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