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劉天華即興曲三首》和《山東風俗組曲》看崔世光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
本文關鍵詞:從《劉天華即興曲三首》和《山東風俗組曲》看崔世光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崔世光是我國新時期涌現(xiàn)出的優(yōu)秀鋼琴作曲家之一。他雖然出生于東北邊城,然而由于長期工作在山東地區(qū),從情感上來說,他早已將山東視為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了。正因為如此,崔世光創(chuàng)作出了《山東風俗組曲》等一系列采用山東民間音樂語匯、洋溢著濃郁的山東民間音樂情韻的鋼琴作品。這些鋼琴作品,或模擬山東大鼓等民間器樂的鼓點兒和音色,或模擬山東民歌的曲式結構,或表現(xiàn)山東方言的語調(diào)特點,或借鑒山東民族器樂的和聲手法,都表現(xiàn)出了鮮明的民族化音樂思維特征,體現(xiàn)了崔世光化用民族音樂語匯來創(chuàng)作民族化、本土化鋼琴作品的良苦匠心。有鑒于此,本文擬結合具體的作品譜例分析,來探析崔世光鋼琴作品創(chuàng)作所反映出的鋼琴曲民族化、本土化創(chuàng)作思維特點。本課題的研究分為以下幾個部分展開:第一部分介紹本課題的選題背景、研究意義、學界研究現(xiàn)狀、研究方法、將要突破的難點、創(chuàng)新之處、研究特色、研究內(nèi)容等一系列相關的信息;第二部分,主要介紹崔世光的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歷程,并概述崔世光的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思想;第三部分,從“曲式結構分析”、“民族化的和聲技法分析”、“織體寫作中西洋音樂手法與民族化技法的融合”、“對民族樂器的模擬手法”、“五聲音階調(diào)性的融入”等幾個角度入手,結合具體譜例來分析崔世光的鋼琴音樂民族化創(chuàng)作特征;第四部分,從“對于民歌音樂曲調(diào)的借鑒”、“對于民間器樂曲元素的吸收”、“與地方方言之潛在關系”、“化用民族音樂的曲式結構”等幾個角度入手,來揭示崔世光鋼琴音樂作品與民族音樂的內(nèi)在關聯(lián);第五部分為結論,歸納全文觀點,提出本文的核心觀點,即:以《山東風俗組曲》和《劉天華即興曲三首》為代表的崔世光鋼琴音樂作品,展現(xiàn)了我國民族化、本土化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的成熟思想觀點和藝術成就,為我國當代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崔世光 鋼琴 《山東風俗組曲》 《劉天華即興曲三首》 中西合璧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J624.1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8
- 緒論8-14
- 第一章 崔世光的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歷程及創(chuàng)作思想14-19
- 第一節(jié) 崔世光個人簡介14-16
- 第二節(jié) 崔世光的鋼琴音樂作品概述16-19
- 第二章 崔世光的鋼琴音樂民族化創(chuàng)作特征分析19-29
- 第一節(jié) 《劉天華即興曲三首》民族化創(chuàng)作特征分析19-22
- (一) 曲式結構分析19
- (二) 民族化的和聲技法分析19-21
- (三) 織體寫作中西洋音樂手法與民族化技法的融合21-22
- (四) 對民族樂器的模擬手法22
- 第二節(jié) 《山東風俗組曲》的民族化創(chuàng)作特征分析22-29
- (一) 曲式結構分析22-24
- (二) 民族化的和聲技法分析24-25
- (三) 聲部編配中西洋音樂手法與民族化技法的融合25
- (四) 對民族樂器的模擬手法25-27
- (五) 五聲音階調(diào)性的融入27-29
- 第三章 兩部組曲與民族化音樂的內(nèi)在關聯(lián)29-35
- 第一節(jié) 對于民歌音樂曲調(diào)的借鑒29-31
- 第二節(jié) 對于民間器樂曲元素的吸收31-32
- 第三節(jié) 與地方方言之潛在關系探究32-33
- 第四節(jié) 化用民族音樂的曲式結構33-35
- 結論35-37
- 參考文獻37-39
- 致謝3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白雨虹;;從鋼琴曲《山泉》看崔世光的鋼琴音樂[J];黃河之聲;2010年18期
2 卞萌;向盛世奉獻音樂之光──為《崔世光鋼琴作品選集》的出版與作曲家訪談錄[J];鋼琴藝術;2000年02期
3 宋震;崔世光和他的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4 毛肄;;崔世光《鋼琴上的福斯特》探析[J];音樂創(chuàng)作;2012年09期
5 于聰;崔世光鋼琴作品《山東風俗組曲》和聲技法分析[J];齊魯藝苑;2004年03期
6 王焰;;崔世光《山東風俗組曲》的研究[J];中國音樂學;2007年04期
7 ;在美國1991年度音樂教師大會上崔世光介紹中國鋼琴教育及中國鋼琴作品[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1年03期
8 于聰;;崔世光鋼琴獨奏曲《松花江上》的分析與研究[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年11期
9 凌紫;不要把彈琴當成體育項目去訓練 崔世光談對"貝多芬鋼琴比賽"部分選手的印象[J];小演奏家;2005年02期
10 馬頌民;;論析《臺灣民歌六首(女高音與鋼琴)》多聲形態(tài)構成要素[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崔世光;楚漢武士的故事與詩篇[N];音樂周報;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秋紅;崔世光及其鋼琴作品的民族化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2 陳佳;試論崔世光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的表演美學特征[D];西安音樂學院;2016年
3 孫超;民族元素與古典的碰撞[D];中國音樂學院;2015年
4 陳萌;從《劉天華即興曲三首》和《山東風俗組曲》看崔世光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D];河北師范大學;2016年
5 毛肄;崔世光《鋼琴上的福斯特》探析[D];南京藝術學院;2012年
6 楊圓媛;崔世光鋼琴作品初探[D];西安音樂學院;2014年
7 郭益欣;論崔世光《山泉》中的“氣”與“韻”[D];福建師范大學;2014年
8 關,
本文編號:47556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nlelunwen/475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