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普世共鳴性”理念
發(fā)布時間:2021-12-02 06:37
"普世共鳴性"一詞出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演說稿《論普希金》。陀氏藉此強調普希金藝術天才中體現(xiàn)的"世界性和全人類性"。他認為,普希金獨具其他歐洲偉大藝術天才所不具有的"普世共鳴性能力",即充分完美地再現(xiàn)其他民族天賦的能力。陀氏進一步指出"普世共鳴性"是俄羅斯民族文化的共同特征,而對普世性和"全人類統(tǒng)一性"的終極追求便成為俄羅斯思想的核心。陀氏的"普世共鳴性"理念成為加速俄羅斯文化進一步發(fā)展的催化劑,俄國許多知識分子與思想家都先后對此做出自己的回應,如伊·屠格涅夫、康·列昂季耶夫、弗·索洛維約夫等。由此,"普世共鳴性"理念作為俄羅斯文化的特質完全融入俄羅斯民族意識。
【文章來源】:俄羅斯文藝. 2018,(03)CSSCI
【文章頁數(shù)】:8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俄羅斯理念:需要澄清的幾個問題[J]. 馬寅卯. 浙江學刊. 2007(05)
[2]俄羅斯普希金崇拜的形成與影響[J]. 陳訓明. 貴州社會科學. 2001(03)
本文編號:3527920
【文章來源】:俄羅斯文藝. 2018,(03)CSSCI
【文章頁數(shù)】:8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俄羅斯理念:需要澄清的幾個問題[J]. 馬寅卯. 浙江學刊. 2007(05)
[2]俄羅斯普希金崇拜的形成與影響[J]. 陳訓明. 貴州社會科學. 2001(03)
本文編號:352792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3527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