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我歷程:小說《黑王子》的主題與敘事策略相互關系研究
【學位單位】:四川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6
【中圖分類】:I561.07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玲;;編輯中的蒙太奇[J];寧夏機械;2008年01期
2 盧群;《一個人的遭遇》的民間文學因素[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年03期
3 伍燕玲;現代設計與色彩創(chuàng)意[J];荊州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4 曾宏偉;五四時期魯迅李大釗新詩之比較[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S3期
5 鄭亞捷;試論網絡語言對文學語言的影響[J];昌吉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6 盧建洲;;圖形的語言——論視覺傳達設計中圖形形式與色彩的適合性[J];鄭州輕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7 黃鍵;;“道”之象征——評宗白華的“意境論”[J];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8 高登權;;秋云[J];散文詩世界;2007年05期
9 趙紅;;姜夔詞序探討[J];文教資料;2007年19期
10 曾永成;從形式、節(jié)奏到節(jié)律形式——文藝本體特性百年探尋軌跡掃描(上篇)[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知遙;;論吉祥文化的精神鏡像和藝術表現[A];中華吉祥文化與和諧社會建設學術研討會暨山東省民俗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呂凌峰;;清代皇家天文機構日月食測報舞弊現象之透析[A];全國中青年學者科技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河清;;魂兮歸來 央視新大樓-屈膝跪者的象征[A];我國大型建筑工程設計的發(fā)展方向論文集[C];2005年
4 陳燕玲;;泉州方言重疊式的構成形式(未完稿)[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竇敏垠;;淺談接地的幾種形式[A];新疆醫(yī)學工程學會第五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4年
6 李宗衡;鄒憶懷;;關于臨床教學查房形式和內容的初步探討[A];2008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內科分會中醫(yī)內科學科建設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7 吳紀慰;;新聞攝影中的“偶然性”[A];圖文并重、兩翼齊飛——第四屆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C];1990年
8 嚴文武;金德鋼;楊成剛;;河道生態(tài)護岸研究[A];首屆長三角科技論壇——水利生態(tài)修復理論與實踐論文集[C];2004年
9 廖輝;方衛(wèi)國;宋玉晶;;管位標志樁的設計及其應用探討[A];浙江省2005年給水排水論文集[C];2005年
10 李德恒;劉秀花;;發(fā)揮氣象科普優(yōu)勢 豐富氣象科普手段[A];中國氣象學會2007年年會加強氣象科普能力建設,推動氣象事業(yè)又好又快發(fā)展分會場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易方達價值成長基金基金經理 潘峰;牛市中買入并持有著[N];證券時報;2008年
2 王爾山;數字“100”與偶然性后續(xù)影響[N];21世紀經濟報道;2008年
3 本報記者;贊助1000萬干什么?[N];文學報;2010年
4 李瑞(清華大學);可口可樂美國精髓的象征[N];中國圖書商報;2003年
5 王吉華 崔光;安全生產中的偶然與必然[N];黃河報;2006年
6 藍靈;鉆石 男性成功的象征[N];中國礦業(yè)報;2002年
7 劉祿山;象征和平的橄欖綠石硯[N];中國商報;2003年
8 本報評論員;友誼的象征 合作的典范[N];石油管道報;2009年
9 徐占q;水晶——純潔高雅的象征[N];中國礦業(yè)報;2000年
10 趙蘭英;巴金人文精神的象征[N];光明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林軍;意義與超越——西方象征理論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2 陸焱;村落社區(qū)的儺儀與象征[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3 袁承志;風格與象征——魏晉南北朝蓮花圖像研究[D];清華大學;2004年
4 謝群;中國詩學理論中的“法”范疇[D];復旦大學;2005年
5 殷雙喜;永恒的象征[D];中央美術學院;2002年
6 傅光明;老舍之死與口述歷史[D];河南大學;2005年
7 趙彬;掙脫文字夢魘后的舞蹈與歌唱[D];吉林大學;2005年
8 黃建寧;筆記小說俗諺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9 王洪強;建筑行業(yè)政府管理信息化電子政務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10 段鋼;圖像,一種經濟哲學分析的向度[D];上海財經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龔靜;非我歷程:小說《黑王子》的主題與敘事策略相互關系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2 馬云飛;海明威《永別了, 武器》中的象征[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3 白玉;論《都柏林人》中的現代主義特色[D];黑龍江大學;2005年
4 劉英明;河瑾燦小說象征形象分析[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5年
5 劉玉梅;先秦儒家的象征文藝觀初探[D];安徽大學;2004年
6 秦海林;論阿城的“三王”系列小說[D];新疆大學;2004年
7 周驊;論泰戈爾的象征劇[D];湘潭大學;2004年
8 張慧坤;論中西服飾審美精神[D];天津工業(yè)大學;2003年
9 尹遜芝;底層寫作·女性寫作·別有意味的形式[D];天津師范大學;2005年
10 丁笑微;[D];浙江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82619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826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