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存在主義角度探索《看不見的人》中的身份認同
發(fā)布時間:2020-06-19 14:03
【摘要】: 拉爾夫·沃爾多·埃利森(1914-1994)憑借一部長篇小說《看不見的人》一躍成為當代美國重要作家之一。這部小說一經(jīng)問世就得到文學界、評論界及政界的廣泛關(guān)注。小說之所以被譯成十幾種語言廣為閱讀,不僅僅因為作者對于象征手法、超現(xiàn)實主義和布魯士音樂的絕妙運用,以及小說所具有的豐富黑人特色的民俗文化,而且更具意義的是作品以一個沒有身份的黑人青年的生活經(jīng)歷為代表、深層次展現(xiàn)和透析現(xiàn)代社會的人尋找認同的艱辛歷程。受存在主義的影響,小說極力探索人性的異化、身份危機和失落等人類所面臨的重大問題。盡管沒有充分的證據(jù)表明小說作者是以存在主義的視角寫作,而馬克·巴斯比在《拉爾夫·埃利森》一書中卻一語道破,“《看不見的人》遭遇荒謬,體現(xiàn)了存在這一主題!睂嶋H上在小說各細節(jié)中展現(xiàn)了相當多的“存在”因素,存在主義成為一條暗線,貫穿全書,將小說的主題推向一個新高度。所以,要解讀《看不見的人》的深邃內(nèi)涵,存在主義應該是一個恰當?shù)那腥朦c,循此而進,探究小說主人公的身份缺失、追尋身份認同和文化認同等問題,這正是本論文的主旨。 本文第一章著重介紹存在主義的代表人物、主要觀點以及在小說中的運用和體現(xiàn)!犊床灰姷娜恕分械拇嬖谥髁x因素于曲折中點染全篇,另外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這部作品深受費奧多·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記》的影響,而《地下室手記》又被公認為存在主義文學。因此,用存在主義理論這一視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I712.074
本文編號:2720893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I712.074
【引證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譚躍越;;三部黑人文學作品中的存在主義哲學[J];沈陽大學學報;2010年06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黃耀華;《看不見的人》的對話性研究[D];魯東大學;2008年
2 楚花花;通往主體的荊棘之旅[D];河南大學;2010年
3 孟華;尋找迷失的自我[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艷芳;“看不見”中的困惑,掙扎與成長[D];鄭州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72089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720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