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古典詩歌中的竹意象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2-15 16:12
本文關(guān)鍵詞:中韓古典詩歌中的竹意象比較研究
【摘要】:竹子作為與人類親近的植物之一,是重要的文學符號。在中韓兩國文人心中有重要的位置。本文在東方竹文化的背景下,用比較文學的方法,對中韓古典詩歌中的竹意象進行比較,分析中韓古典文學作品中竹意象的異同點。同時,站在民俗學的立場上,,探究中韓古典詩歌中竹意象的文化內(nèi)涵。 竹子作為古典詩歌中不可或缺的東方文明的象征,從傳統(tǒng)意義上說其象征意義大致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竹子四季常青,枝干筆直,作為四君子之一,為文人們所稱贊,成為文人墨客心中理想的君子化身。竹子的氣節(jié),不僅受到男性文人的稱贊,也受到女性文人的贊揚,她們借竹子盟誓,表達自己的一片丹心。第二,竹子筆直中空,其聲清脆,其影清冷,與佛教的價值觀不言而和,歷代文人墨客都喜歡選擇竹林作為修身養(yǎng)性的隱居之地。因而在中韓古典文學作品中竹子還象征了文人墨客的隱逸思想。 中韓兩國民間廣為流傳的竹民俗與竹神話則豐富了竹的文化內(nèi)涵。起源于中國瀟湘神話傳說中的斑竹,在文人墨客的筆下,變成了具有愛情意義的竹意象;而存在于中韓民俗中的竹醉日,則從另一方面襯托了竹子剛直不阿的性格。 竹子作為重要的文化符號,之所以能得到中韓文人的認同,成為詩人感情表達的一種特殊存在,既與竹子的自然屬性密不可分,又得益于竹子在長久的歷史中,在人們的生活中所占據(jù)的重要位置。中韓兩國同屬于儒家文化圈,中韓兩國文學作品中的竹意象有很多共同之處,同時也具有反映了各個民族心理的特性。在中國,竹子象征了文人墨客對自己理想與信念的忠貞;但在韓國,竹子則是文人墨客對國家與君主忠誠的真實寫照。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I106.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李世東;顏容;;中國竹文化若干基本問題研究[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2 王立;蘇敏;;古典文學中竹意象的神話原型尋秘[J];大連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3 王立;竹意象的產(chǎn)生及文化內(nèi)蘊[J];中國典籍與文化;1997年01期
4 陳寶蓮;;古風竹韻(一)——論高潔堅貞之竹[J];科技信息;2009年18期
5 趙麗;中國古代文學中的竹意象[J];洛陽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6 姚濤;;辛棄疾對宋詞自然意象的開拓——以稼軒詞的竹意象為例[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7 王立;;竹與中國文學——傳統(tǒng)文化物我關(guān)系一瞥[J];許昌學院學報;1990年02期
8 王興君;;論蔣捷詞中的竹意象[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本文編號:129258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292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