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潛美學思想主體性特征研究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I0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學人感悟[J];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2 吳泰昌;聽朱光潛老師閑談[J];美術(shù)之友;2004年04期
3 薛雯;朱光潛的文藝與道德關(guān)系論[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4 ;梁啟超與朱光潛美學之比較[J];榮寶齋;2011年07期
5 鄒勱佳;;《朱光潛美學十辨》簡介[J];美育學刊;2012年02期
6 任繼周;;重讀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J];草業(yè)科學;2012年11期
7 李醒塵;;朱光潛傳略[J];新文學史料;1988年03期
8 郭因;;朱光潛(連載六)[J];江淮文史;1993年06期
9 錢念孫;“沒有道德目的而有道德影響”──評朱光潛早期文藝功利觀[J];文學評論;1996年03期
10 章啟群;海外朱光潛著作的一種異,F(xiàn)象[J];讀書;1999年08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宛小平;;梁啟超與朱光潛的美學比較[A];中國現(xiàn)代美學與文論的發(fā)動:“中國現(xiàn)代美學、文論與梁啟超”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選集[C];2008年
2 王攸欣;;朱光潛在成都[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屆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3 朱光潛;;朱光潛同志在全國美學會議開幕式上的發(fā)言[A];中華美學學會第一次全國美學會議簡報[C];1980年
4 張健;;征服與遁逃——朱光潛喜劇美學思想初論[A];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99.1)[C];1999年
5 鐘名誠;;朱光潛文學批評方法論[A];東方叢刊(1998年第4輯 總第二十六輯)[C];1998年
6 夏潔;;朱光潛編輯美學思想論[A];陜西省科技期刊編輯學會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宛小平;;朱光潛美學思想的當代意義[A];中華美學學會第六屆全國美學大會暨“全球化與中國美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8 鐘名誠;;論朱光潛美學思想改造的三個層面[A];2009江蘇省美學學會年會“當代審美文化與藝術(shù)傳統(tǒng)”學術(shù)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9 郭世軒;;論朱光潛文學批評中的古典主義傾向[A];東方叢刊(2003年第1輯 總第四十三輯)[C];2003年
10 鐘名誠;;朱光潛比較研究的原則[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shù)——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運旗;朱光潛在樂山[N];樂山日報;2009年
2 宛小平 安徽大學哲學系;朱光潛:建立從認識到實踐的開放美學體系[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3 王蔚;朱光潛與勞倫斯[N];東方早報;2014年
4 王攸欣;怎樣作學術(shù)批評?[N];中華讀書報;2003年
5 王蔚;朱光潛的著述和譯筆[N];東方早報;2014年
6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西方美學中國化——朱光潛美學思想研究”負責人、安徽大學教授 宛小平;朱光潛美學思想研究[N];光明日報;2011年
7 朱迪光;古代詩人與詩作中的抒情者[N];文藝報;2005年
8 王攸欣;良知與邏輯:學術(shù)批評之底線[N];中華讀書報;2004年
9 文宣;我國現(xiàn)代美學的奠基者——朱光潛[N];光明日報;2001年
10 肖鷹;學者的命運:坦誠面對學術(shù)批評[N];中華讀書報;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高金嶺;論朱光潛對西方美學的翻譯與引進[D];山東大學;2005年
2 薛雯;人生美學的創(chuàng)構(gòu)[D];蘇州大學;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鐘兆忠;朱光潛語文教育思想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5年
2 肖鳳;朱光潛與亞里士多德悲劇理論的比較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年
3 楊揚;論朱光潛悲劇心理學理論的特征及貢獻[D];湖北民族學院;2016年
4 王春紅;朱光潛論審美經(jīng)驗研究[D];寧夏大學;2016年
5 朱明明;思享的詩學[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6 林李龍;朱光潛《談美》中的藝術(shù)美學思想探析[D];浙江理工大學;2016年
7 向萃;朱光潛的現(xiàn)代文學批評研究[D];西北大學;2016年
8 郭蘭英;朱光潛教育思想探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6年
9 劉伯倫;論朱光潛對荀子人文化成思想的傳承[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6年
10 劉習;朱光潛美學思想主體性特征研究[D];山東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233396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333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