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文藝評論論文 >

朱光潛美學思想主體性特征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11-15 17:27
【摘要】:縱覽我國進百余年的美學史,朱光潛先生無疑我國美學界的泰斗級人物。他學貫中西,既熟稔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又深諳西方現(xiàn)代美學與心理學理論,并在融通二者的過程中建立起了獨具特色的朱氏美學體系。本論文從不同視角出發(fā),專事研究朱光潛美學思想的主體性特征,并基于主體性視角,重估朱氏美學在研究對象、研究立場上的學術(shù)價值與意義。本論文主體分四部分,共十節(jié),約六萬字。導論部分主要包括文獻綜述與對主體性問題的界說。截至當前,我國學界對于朱光潛美學的研究可大致分為四個階段,主要涵蓋四種基本研究策略:單一理論研究、分期理論研究、對照研究、論辯式研究。這四種研究策略雖各有所長,卻鮮有涉及朱氏美學的某一整體特征與風貌。本文在通覽朱氏美學的基礎(chǔ)上持論,主體性是其顯明特征。作為發(fā)軔于西方近代哲學、美學,極具人本主義色澤的概念,主體性并無明確定義,其內(nèi)涵亦趨于多元。本文將其界定為一種主體優(yōu)于客體的狀態(tài),主要包括主體行為之自為性、主體身體與思維之能動性等表征。而具有主體性特征的美學則是一種圍繞主體(審美主體)生發(fā)開來的美學,其研究始終以主體為起點、基點和旨歸。第一章聚焦于朱氏美學本身,靜態(tài)地剖析其中所蘊含的主體性特征,主要有三:其一,以主體作為美學研究的起點。朱光潛早期論美,所采用的是標準的心理學美學路徑,而從心理學切入美學研究也便意味著是以主體,尤其是主體的心理表征為研究起點。至于后期,盡管朱氏美學發(fā)生了哲學美學的轉(zhuǎn)向,但朱光潛依舊將審美主體列為審美活動與美學研究的初始環(huán)節(jié)。其二,以主體為美學體系的基點。朱光潛美學思想中的主要觀點,如美感觀、美本質(zhì)觀都是圍繞主體生發(fā)而成的:其美感觀暗示,一切美感經(jīng)驗的得來都是主體主動參與審美活動的結(jié)果;其美本質(zhì)觀指示,"美或不美"終究是個屬于人類主體的命題。進言之,整個朱氏美學體系都建基于主體這個立足點,是一種關(guān)于主體的美學。其三,以主體為美學研究的旨歸。朱光潛談美的目的是談人,即通過美感教育實現(xiàn)人生的凈化,這主要包括陶冶心性、疏導沖動、拓寬眼界等要義。第二章采取動態(tài)的視角,通過對比朱光潛與同期美學家蔡儀、李澤厚、宗白華的美學思想之異同,進一步凸顯朱氏美學的主體性特征。朱光潛與蔡儀在美學思想上體現(xiàn)出鮮明的主客之分:前者認為主體是審美活動的主導與核心力量,美與美感究其本質(zhì)都是主體主動觀審和經(jīng)驗外物的結(jié)果;后者則更多地趨向于將客體(屬性)視為美與美感的本質(zhì)來源,認為主體的審美活動僅是對客體的純粹反應,而不含有主觀創(chuàng)造的成分。朱光潛與李澤厚的在美學上都主張一種兼顧主客體的"統(tǒng)一"性的關(guān)系,但前者主要標舉的是主體在審美活動中的能動性與自為性,后者則將審美主體的感官與行為皆看作是人類在社會實踐不斷"積淀"的產(chǎn)物,傾向于以社會性來統(tǒng)攝主體性。朱光潛與宗白華在美學見解上相似度較高:兩人都極力標舉主體在審美活動中的意義與價值,尤其注意發(fā)掘美學的人學屬性與人本內(nèi)涵,其美學思想皆以主體為本位,透露著濃厚的主體性特征。第三章立足于主體性視域,對朱氏美學的相關(guān)觀點的學術(shù)價值展開重估。本文認為,朱氏美學在研究對象與研究立場上對于主體之維的關(guān)切具有較強的學術(shù)意義,也更合乎邏輯:其一,以主體作為美學研究的主要言說對象,既發(fā)揚了西方自近代以來的主體性美學傳統(tǒng),又堪稱是對注重氣質(zhì)、品性的中國傳統(tǒng)美學之衣缽的繼承,對于后世美學研究同樣具有啟迪作用。此外,鑒于中國當代學術(shù)語境的特殊性,以主體為美學研究的對象,對于恢復并闡揚美學之人學屬性可謂是大有裨益。其二,以主體為研究立場,而這種立場較之西方近代以來的美學又體現(xiàn)出兩重超越性:一方面,朱光潛注重主體人在知、情、意三方面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這有別于唯理派與經(jīng)驗派美學對于理性或感性的單方面強調(diào);另一方面,他的研究立場指向現(xiàn)實人生,致力于通過審美與美育來塑造一種達觀進取的生命觀。這種研究立場極富悲憫情懷與生命意味,它較之叔本華、尼采那略帶悲觀棄世色彩的美學而言,顯然具有更高的現(xiàn)實品格。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I0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學人感悟[J];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2 吳泰昌;聽朱光潛老師閑談[J];美術(shù)之友;2004年04期

3 薛雯;朱光潛的文藝與道德關(guān)系論[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4 ;梁啟超與朱光潛美學之比較[J];榮寶齋;2011年07期

5 鄒勱佳;;《朱光潛美學十辨》簡介[J];美育學刊;2012年02期

6 任繼周;;重讀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J];草業(yè)科學;2012年11期

7 李醒塵;;朱光潛傳略[J];新文學史料;1988年03期

8 郭因;;朱光潛(連載六)[J];江淮文史;1993年06期

9 錢念孫;“沒有道德目的而有道德影響”──評朱光潛早期文藝功利觀[J];文學評論;1996年03期

10 章啟群;海外朱光潛著作的一種異,F(xiàn)象[J];讀書;1999年08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宛小平;;梁啟超與朱光潛的美學比較[A];中國現(xiàn)代美學與文論的發(fā)動:“中國現(xiàn)代美學、文論與梁啟超”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選集[C];2008年

2 王攸欣;;朱光潛在成都[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屆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3 朱光潛;;朱光潛同志在全國美學會議開幕式上的發(fā)言[A];中華美學學會第一次全國美學會議簡報[C];1980年

4 張健;;征服與遁逃——朱光潛喜劇美學思想初論[A];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99.1)[C];1999年

5 鐘名誠;;朱光潛文學批評方法論[A];東方叢刊(1998年第4輯 總第二十六輯)[C];1998年

6 夏潔;;朱光潛編輯美學思想論[A];陜西省科技期刊編輯學會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宛小平;;朱光潛美學思想的當代意義[A];中華美學學會第六屆全國美學大會暨“全球化與中國美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8 鐘名誠;;論朱光潛美學思想改造的三個層面[A];2009江蘇省美學學會年會“當代審美文化與藝術(shù)傳統(tǒng)”學術(shù)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9 郭世軒;;論朱光潛文學批評中的古典主義傾向[A];東方叢刊(2003年第1輯 總第四十三輯)[C];2003年

10 鐘名誠;;朱光潛比較研究的原則[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shù)——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運旗;朱光潛在樂山[N];樂山日報;2009年

2 宛小平 安徽大學哲學系;朱光潛:建立從認識到實踐的開放美學體系[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3 王蔚;朱光潛與勞倫斯[N];東方早報;2014年

4 王攸欣;怎樣作學術(shù)批評?[N];中華讀書報;2003年

5 王蔚;朱光潛的著述和譯筆[N];東方早報;2014年

6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西方美學中國化——朱光潛美學思想研究”負責人、安徽大學教授 宛小平;朱光潛美學思想研究[N];光明日報;2011年

7 朱迪光;古代詩人與詩作中的抒情者[N];文藝報;2005年

8 王攸欣;良知與邏輯:學術(shù)批評之底線[N];中華讀書報;2004年

9 文宣;我國現(xiàn)代美學的奠基者——朱光潛[N];光明日報;2001年

10 肖鷹;學者的命運:坦誠面對學術(shù)批評[N];中華讀書報;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高金嶺;論朱光潛對西方美學的翻譯與引進[D];山東大學;2005年

2 薛雯;人生美學的創(chuàng)構(gòu)[D];蘇州大學;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鐘兆忠;朱光潛語文教育思想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5年

2 肖鳳;朱光潛與亞里士多德悲劇理論的比較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年

3 楊揚;論朱光潛悲劇心理學理論的特征及貢獻[D];湖北民族學院;2016年

4 王春紅;朱光潛論審美經(jīng)驗研究[D];寧夏大學;2016年

5 朱明明;思享的詩學[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6 林李龍;朱光潛《談美》中的藝術(shù)美學思想探析[D];浙江理工大學;2016年

7 向萃;朱光潛的現(xiàn)代文學批評研究[D];西北大學;2016年

8 郭蘭英;朱光潛教育思想探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6年

9 劉伯倫;論朱光潛對荀子人文化成思想的傳承[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6年

10 劉習;朱光潛美學思想主體性特征研究[D];山東大學;2017年

,

本文編號:233396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33396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3f71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