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脫舞》考
本文關鍵詞:《渾脫舞》考
【摘要】:"渾脫"一語源于北方民族,本意是完整的剝離,引申為中空、囊袋之意,因而有了渾脫帽之稱謂。在樂舞表演中,渾脫多指帽子,渾脫舞即是一種戴著渾脫帽的舞蹈。與渾脫舞相關的有渾脫曲、蘇摩遮、劍器舞!蹲頊喢摗非墙谭淮笄,可能是渾脫舞的配曲。《蘇摩遮》是潑寒胡戲表演中的樂曲,與渾脫舞無關。劍器入渾脫之后,形成了犯調《劍器渾脫》,配合此調的舞蹈一般是劍器舞,著名的公孫大娘舞劍器即此。
【作者單位】: 河北大學文學院;
【關鍵詞】: 渾脫 醉渾脫 蘇摩遮 劍器舞
【分類號】:J722.2
【正文快照】: 唐中宗時期,君臣聚宴之事經常,《舊唐書·郭山惲傳》載:“時中宗數引近臣及修文學士,與之宴集,嘗令各效伎藝,以為笑樂。工部尚書張錫為《談容娘舞》,將作大匠宗晉卿舞《渾脫》,左衛(wèi)將軍張洽舞《黃獐》,左金吾衛(wèi)將軍杜元琰誦《婆羅門咒》,給事中李行言唱《駕車西河》,中書舍人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嘉偉;叢國巍;;^褪枰庀筇轎鯷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1期
2 程宏亮;;論韓駒詩學觀[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3 劉曙初;;杜甫秦蜀和湖南紀行詩比較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4 張忠綱;;說“詩圣”[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5 楊明;;古代文學批評對于女色和男女情事描寫的態(tài)度[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6 張清華;;肇自然之性 成造化之功——論王維輞川山水詩的藝術美[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7 黃小妹;試論杜甫秦州詩的新變[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8 申東城;;愁極本憑詩遣興 詩成吟詠轉凄涼——談杜甫的“遣”字詩[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9 劉天利;;杜甫的儒家人格與詩歌創(chuàng)作形態(tài)[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10 馬英;;論杜甫詩歌喻象的審美特征[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聶順新;;影子官寺:長安興唐寺與唐玄宗開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與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李洲良;;詩之興:從政教之興到詩學之興的美學嬗變[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10年卷)——文學理論前沿問題研究[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馬銀華;文化視野中的北宋齊魯詩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軍政;中國古代詞學批評方法論[D];南開大學;2010年
3 冀愛蓮;翻譯、傳記、交游:阿瑟·韋利漢學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高波;論現象學方法與概念對藝術審美本質研究的意義[D];山東大學;2010年
5 邵鴻雁;中國美學“味”范疇新論[D];吉林大學;2011年
6 李杰榮;元四家詩畫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7 張屏;兩宋詞雅化進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張一南;晚唐齊梁體研究[D];北京大學;2011年
9 李紅巖;魏晉南北朝困厄文人創(chuàng)作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張倩;杜詩與長安文化[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古家臻;趙嘏科舉詩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譚卓華;從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對陶淵明精神家園的守望[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彭艷芳;杜甫兩湖詩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4 張海華;稼軒詞沉郁頓挫風格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趙苗苗;楊載《詩法家數》之體法論[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6 舒丙旺;方玉潤《詩經》文學闡釋研究[D];安慶師范學院;2010年
7 王艷芳;皮日休吳地創(chuàng)作與吳文化關系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8 韓志;吳淇《六朝選詩定論》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9 榮梅;禪宗“自然觀”的理論內涵與美學意蘊[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10 李鵬;齊梁詩風嬗變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邢野;北方鼓與鼓文化[J];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2 孫麗萍;;試論公孫大娘劍器舞的道具、套路及其在舞蹈史上的地位[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3 陳伯霖;北方民族薩滿跳神的原始娛樂功能[J];黑龍江民族叢刊;1995年01期
4 雷燕鳴;形體舞蹈的教與學[J];絲綢之路;2003年S2期
5 翁世暉;;唐“開元盛世”樂舞藝術發(fā)展的特征[J];福建藝術;2010年06期
6 劉進軍;聲樂教學與表演的關系及心理素質探析[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7 李小石;《論音樂的特殊性》芻議[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8 張宏;表演中再創(chuàng)作的美學要求[J];錦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9 呂青山;論器樂表演藝術的訓練[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1999年01期
10 初曉睿;鋼琴學習中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錢伯泉;;源遠流長的龜茲樂舞[A];龜茲學研究(第二輯)[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邵曉潔;草原樂海拾貝[N];中華讀書報;2007年
2 李延紅;因地而異的達斡爾族音樂[N];音樂周報;2007年
3 李延紅;東北漁獵民族的歌聲[N];音樂周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羅希;唐代胡樂入華及審美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田紅萍;中國當代女聲合唱藝術特征探微[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2 李雅心;羅西尼歌劇《灰姑娘》戲劇與主要唱段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金徽;論C.P.E.巴赫的鋼琴演奏與教學理念的歷史貢獻[D];天津音樂學院;2007年
4 鄂燕;達斡爾族烏春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9年
5 魏巍;關于二胡演奏藝術二度創(chuàng)作的若干思考[D];天津音樂學院;2010年
6 張濤;中國劍舞及其文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88962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wdlw/889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