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渡追儺──訪日見聞
[Abstract]:Dongdu chasing Nuo-visiting Japan to see Yu Daxi Nuo dance as a cultural phenomenon, has a long history. As early as the Tang Dynasty, Nuo dance followed the ceremony of the Tang Dynasty Dongdu Fuso, Japan, in Japan called "chase Nuo." Japanese study beach culture is more popular than the Chinese, in recent years, Japanese scholars often come to China to find roots from thousands of miles, and as Chinese scholars can go to Japan to explore the "stream", it is not easy. Japan.
【分類號】:J70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冠英;;杜甫與歌舞書畫[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2 洋蔚;情動于衷而形于外——看徐小方的舞蹈表演[J];上海戲劇;1981年02期
3 衛(wèi)悅;陳平;;白蓮花[J];電影評介;1981年01期
4 趙延益;;杜詩中的劍術[J];體育博覽;1983年01期
5 王譽聲;試談唐宋“大曲”的源流[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84年03期
6 徐凌云;美國舊金山林肯大學增設中國劇藝系 中國京劇列入西方學制[J];中國戲劇;1984年12期
7 周偉良;“劍器”窺略[J];體育文化導刊;1985年02期
8 蘇移;京劇簡史(連載)[J];戲曲藝術;1986年01期
9 秦聲;她說“秦腔太美了”[J];當代戲劇;1986年06期
10 唐平岳;;鴻門宴址游[J];中國民兵;1986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薛天緯;;漫說李白“學劍來山東”[A];中國李白研究(1994年集)[C];1994年
2 彭云秋;;在萍鄉(xiāng)建立“儺”文化館的思考[A];贛博論壇——博物館現(xiàn)狀與發(fā)展前瞻論文集(一)[C];2003年
3 庹修明;;建立中國儺戲儺面具博物館的評估暨云南澄江縣建館的建議[A];云龍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4 謝道辛;;山區(qū)白族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價值與保護——云龍白族耳支歌個案研究[A];云龍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5 付志群;余曉輝;;科學發(fā)展文化產(chǎn)業(yè)[A];江西省撫州市社科聯(lián)論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類[C];2003年
6 黨興成;;合陽的跳戲[A];三秦文化研究會年錄論文集[C];2004年
7 ;《三百詩書畫》選登[A];三秦文化研究會年錄論文集[C];2004年
8 余達喜;;關于建立南豐縣三溪鄉(xiāng)石郵村儺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的建議[A];中國原生態(tài)稻作民俗文化搶救與保護——黎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選[C];2005年
9 張冬;;漢文化給美術教學的啟示——游漢城觀漢舞[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美術專輯)[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袁禾;舞蹈與書法[N];中國文化報;2000年
2 汪立新 江進民;婺源旅游開發(fā)熱火朝天[N];江西日報;2000年
3 謝佐;交流·融合·碰撞[N];青海日報;2000年
4 劉關飛;談書法的“法度”[N];中國老年報;2001年
5 本報記者 嚴長元;音樂舞蹈遺產(chǎn)保護猶未晚[N];中國文化報;2001年
6 通訊員 黃樂程 戢燦光;撫州文化產(chǎn)業(yè)開發(fā)漸入佳境[N];經(jīng)濟日報;2001年
7 江進民;婺源全力打造生態(tài)旅游牌[N];江西日報;2001年
8 本報記者 唐先武 特約記者 何天進 董聚山;敢持長劍舞蒼穹[N];科技日報;2001年
9 曲六乙;春節(jié)與儺文化[N];中國文化報;2002年
10 勾六零;大理成為民俗文化“出口”基地[N];中國藝術報;2002年
本文編號:217391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wdlw/2173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