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化·孤獨·荒誕 ——懷特小說的存在主義主題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09 06:14
懷特是一位有著鮮明的創(chuàng)作特色的澳大利亞作家。他在創(chuàng)作中成功地把西方現(xiàn)代派手法與澳大利亞的現(xiàn)實相結合,使其小說既具有澳洲風情又具有鮮明的現(xiàn)代主義特色。懷特生活的年代,存在主義哲學正在盛行。懷特也曾在其自傳中稱自己為“存在主義者”。他小說中的人物大多是深陷于某一種困境,無望卻仍在不斷掙扎,渴望得到自由的存在主義式的人物形象。本文重點研究懷特存在主義思想的形成、其小說的存在主義主題及與主題相適應的表現(xiàn)手法。第一章,以懷特的人生經(jīng)歷為切入點,分析懷特與存在主義之間的關系,探究懷特的存在主義思想的起源。懷特是一個人道主義作家,同時也是一位存在主義作家。懷特的存在主義思想的形成與其生命體驗密不可分。第二章,以懷特的小說文本為重點研究對象,并以薩特的存在主義學說為理論依據(jù),來探究其作品中的存在主義思想。懷特小說探討了諸如“異化”“孤獨”“荒誕”等存在主義文學主題。在懷特的小說中,異化是一種人存活于世的常態(tài);獨孤是一種堅持自我,不與世俗合流的堅守;荒誕則是一種對無意義的世界和虛無人生的抗爭。第三章,著重分析了反諷和意識流這兩種與小說中的存在主義主題相貼近的表現(xiàn)手法。通過意識流,人物的真實感受得以被直觀...
【文章來源】:內(nèi)蒙古大學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4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現(xiàn)狀
1.譯介情況
2.研究情況
(二)研究意義
一、懷特存在主義思想的形成
(一)個人日常體驗
1.徘徊在英國和澳洲間的孤獨者
2.異化親情關系中的叛逆者
3.荒誕體驗中的哮喘病患者和同性戀者
(二)親歷戰(zhàn)爭
(三)懷特存在主義思想的形成
二、懷特小說的存在主義主題
(一)以異化為常態(tài)
1.人與物的關系的異化:物欲的沉淪
2.人與人的關系的異化:地獄般的他人
(二)以孤獨為堅守
1.對自我的堅守
2.對生活模式的堅守
(三)以荒誕為抗爭
1.自我的釋放
2.對外界的抵抗
三、懷特小說中存在主義主題的表現(xiàn)手法
(一)意識流
(二)反諷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情節(jié)模式與反諷敘述[J]. 倪愛珍.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1)
[2]帕特里克·懷特小說的孤獨主題研究[J]. 鄧瑤. 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 2016(01)
[3]《風暴眼》中的異化人際關系解讀[J]. 鄧瑤. 電影文學. 2015(09)
[4]洞悉時代弊病的筆者——從《人樹》看懷特的異化觀[J]. 程麗娟,王小會. 新西部(理論版). 2014(08)
[5]獨樹一幟的澳大利亞文學家帕特里克·懷特——淺析懷特小說中的“失敗”主題的創(chuàng)作根源[J]. 邢冠英,陳穎. 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5)
[6]論帕特里克·懷特小說中人物的性身份流動性[J]. 陳弘.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06)
[7]自我中的他者 他者中的自我——論懷特小說中的“二重身”母題[J]. 徐凱.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01)
[8]試析《風暴眼》中女主人公的本性[J]. 孫秀娜. 大眾文藝. 2010(20)
[9]帕特里克·懷特與當代澳大利亞文學批評[J]. 王臘寶. 當代外國文學. 2010(04)
[10]《走向人性的理想和自由:論帕特里克·懷特小說中的性》[J]. 陳弘. 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 2010(03)
博士論文
[1]論帕特里克·懷特小說中的性[D]. 陳弘.華東師范大學 2006
[2]論懷特小說的悲劇意義[D]. 吳寶康.華東師范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論《人樹》的寫作藝術[D]. 肖玉倩.杭州師范大學 2015
[2]日常生活書寫與反諷藝術表達[D]. 司雪.山東大學 2013
[3]論《人樹》敘事手法的創(chuàng)新[D]. 趙玲媛.安徽大學 2013
[4]帕特里克·懷特小說獨特語言形態(tài)的翻譯對比研究[D]. 宋文劍.華東師范大學 2013
[5]論帕特里克·懷特小說中的孤獨情愫[D]. 周玉影.煙臺大學 2013
[6]《探險家沃斯》的主題研究[D]. 鄭蘇英.河北師范大學 2011
[7]《探險家沃斯》中的陌生化藝術[D]. 嚴晶晶.安徽大學 2011
[8]《風暴眼》女主人公的心理分析解讀[D]. 孫秀娜.河北師范大學 2010
[9]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的交織[D]. 李濤.江西師范大學 2010
[10]《人樹》中的異化主題探析[D]. 程麗娟.安徽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331536
【文章來源】:內(nèi)蒙古大學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4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現(xiàn)狀
1.譯介情況
2.研究情況
(二)研究意義
一、懷特存在主義思想的形成
(一)個人日常體驗
1.徘徊在英國和澳洲間的孤獨者
2.異化親情關系中的叛逆者
3.荒誕體驗中的哮喘病患者和同性戀者
(二)親歷戰(zhàn)爭
(三)懷特存在主義思想的形成
二、懷特小說的存在主義主題
(一)以異化為常態(tài)
1.人與物的關系的異化:物欲的沉淪
2.人與人的關系的異化:地獄般的他人
(二)以孤獨為堅守
1.對自我的堅守
2.對生活模式的堅守
(三)以荒誕為抗爭
1.自我的釋放
2.對外界的抵抗
三、懷特小說中存在主義主題的表現(xiàn)手法
(一)意識流
(二)反諷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情節(jié)模式與反諷敘述[J]. 倪愛珍.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1)
[2]帕特里克·懷特小說的孤獨主題研究[J]. 鄧瑤. 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 2016(01)
[3]《風暴眼》中的異化人際關系解讀[J]. 鄧瑤. 電影文學. 2015(09)
[4]洞悉時代弊病的筆者——從《人樹》看懷特的異化觀[J]. 程麗娟,王小會. 新西部(理論版). 2014(08)
[5]獨樹一幟的澳大利亞文學家帕特里克·懷特——淺析懷特小說中的“失敗”主題的創(chuàng)作根源[J]. 邢冠英,陳穎. 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5)
[6]論帕特里克·懷特小說中人物的性身份流動性[J]. 陳弘.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06)
[7]自我中的他者 他者中的自我——論懷特小說中的“二重身”母題[J]. 徐凱.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01)
[8]試析《風暴眼》中女主人公的本性[J]. 孫秀娜. 大眾文藝. 2010(20)
[9]帕特里克·懷特與當代澳大利亞文學批評[J]. 王臘寶. 當代外國文學. 2010(04)
[10]《走向人性的理想和自由:論帕特里克·懷特小說中的性》[J]. 陳弘. 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 2010(03)
博士論文
[1]論帕特里克·懷特小說中的性[D]. 陳弘.華東師范大學 2006
[2]論懷特小說的悲劇意義[D]. 吳寶康.華東師范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論《人樹》的寫作藝術[D]. 肖玉倩.杭州師范大學 2015
[2]日常生活書寫與反諷藝術表達[D]. 司雪.山東大學 2013
[3]論《人樹》敘事手法的創(chuàng)新[D]. 趙玲媛.安徽大學 2013
[4]帕特里克·懷特小說獨特語言形態(tài)的翻譯對比研究[D]. 宋文劍.華東師范大學 2013
[5]論帕特里克·懷特小說中的孤獨情愫[D]. 周玉影.煙臺大學 2013
[6]《探險家沃斯》的主題研究[D]. 鄭蘇英.河北師范大學 2011
[7]《探險家沃斯》中的陌生化藝術[D]. 嚴晶晶.安徽大學 2011
[8]《風暴眼》女主人公的心理分析解讀[D]. 孫秀娜.河北師范大學 2010
[9]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的交織[D]. 李濤.江西師范大學 2010
[10]《人樹》中的異化主題探析[D]. 程麗娟.安徽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33153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33153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