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的典范——從音樂編輯角度看李純一先生學術論文的創(chuàng)新性與影響力
發(fā)布時間:2021-12-24 13:10
文章從音樂編輯角度將收集到的李純一先生的50篇論文,從發(fā)現(xiàn)新方法,提出新研究;發(fā)現(xiàn)新問題,提出新觀點;發(fā)現(xiàn)新資料,提出新研究三方面就其論文的創(chuàng)新性做了分析。同時取被引頻次、被引期刊數(shù)、被引博碩士論文的機構(gòu)數(shù)量、下載量等四個方面對李先生的論文做了量化分析。最后得出三點啟示:努力開拓建設新的學科;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成一家之言;敢講話、講真話,敢于自我批評。
【文章來源】:星海音樂學院學報. 2018,(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被引期刊所占比例
綜合學科類期刊有:《湖北社會科學》《清華大學學報·哲社版》《求索》《中州學刊》《聊城大學學報·社科版》《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科版》《殷都學刊》《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太原師范學院學報》《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文化理論研究》《東岳論叢》《浙江藝術職業(yè)學院學報》《貴州民族學院學報·社科版》《古代文明》,等等(見圖1)。如此多的刊物引用,說明李先生的研究成果已經(jīng)遠遠越出音樂學科的范疇,在其他學科中也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而這正是音樂考古學作為一門交叉學科在多學科交融中所起到的作用。圖1被引期刊所占比例圖3.被引博碩士論文的機構(gòu)數(shù)量被引機構(gòu)數(shù)量也是衡量某篇論文傳播廣度與效度的一個指標,也能從一定程度上說明某項研究成果的社會影響力,本文僅統(tǒng)計了被引博碩論文的機構(gòu)數(shù)量。經(jīng)統(tǒng)計,李先生的研究成果被29所院校博碩士論文引用。除了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中國藝術研究、南京藝術學院、星海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沈陽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等8所專業(yè)音樂學院、藝術研究機構(gòu)外。還有相當數(shù)量的綜合性大學如天津大學、安徽大學、華中師大、吉林大學、四川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山東大學、陜西師范大學、河南大學、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杭州師范大學、山東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西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福建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圖2系根據(jù)被引機構(gòu)所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積跬步 至千里——讀《先秦音樂史》修訂版[J]. 吳志武. 音樂研究. 2006(03)
[2]微觀入手 宏觀掌握——音樂考古治學談[J]. 李純一. 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 1999(04)
[3]先秦音樂史研究的兩種基本資料[J]. 李純一. 音樂研究. 1994(03)
[4]中國音樂考古學研究的對象和方法[J]. 李純一. 中國音樂學. 1991(02)
[5]雨臺山21號戰(zhàn)國楚墓竹律復原探索[J]. 李純一. 考古. 1990(09)
[6]新的創(chuàng)獲——《中國音樂史圖鑒》讀后[J]. 李純一. 音樂研究. 1989(04)
[7]庸名探討[J]. 李純一. 音樂研究. 1988(01)
[8]談談音樂史研究的材料和方法[J]. 李純一. 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 1987(02)
[9]喜讀《中國少數(shù)民族樂器志》[J]. 李純一. 樂器. 1987(03)
[10]無者俞器為鉦說[J]. 李純一. 考古. 1986(04)
本文編號:3550543
【文章來源】:星海音樂學院學報. 2018,(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被引期刊所占比例
綜合學科類期刊有:《湖北社會科學》《清華大學學報·哲社版》《求索》《中州學刊》《聊城大學學報·社科版》《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科版》《殷都學刊》《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太原師范學院學報》《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文化理論研究》《東岳論叢》《浙江藝術職業(yè)學院學報》《貴州民族學院學報·社科版》《古代文明》,等等(見圖1)。如此多的刊物引用,說明李先生的研究成果已經(jīng)遠遠越出音樂學科的范疇,在其他學科中也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而這正是音樂考古學作為一門交叉學科在多學科交融中所起到的作用。圖1被引期刊所占比例圖3.被引博碩士論文的機構(gòu)數(shù)量被引機構(gòu)數(shù)量也是衡量某篇論文傳播廣度與效度的一個指標,也能從一定程度上說明某項研究成果的社會影響力,本文僅統(tǒng)計了被引博碩論文的機構(gòu)數(shù)量。經(jīng)統(tǒng)計,李先生的研究成果被29所院校博碩士論文引用。除了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中國藝術研究、南京藝術學院、星海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沈陽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等8所專業(yè)音樂學院、藝術研究機構(gòu)外。還有相當數(shù)量的綜合性大學如天津大學、安徽大學、華中師大、吉林大學、四川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山東大學、陜西師范大學、河南大學、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杭州師范大學、山東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西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福建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圖2系根據(jù)被引機構(gòu)所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積跬步 至千里——讀《先秦音樂史》修訂版[J]. 吳志武. 音樂研究. 2006(03)
[2]微觀入手 宏觀掌握——音樂考古治學談[J]. 李純一. 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 1999(04)
[3]先秦音樂史研究的兩種基本資料[J]. 李純一. 音樂研究. 1994(03)
[4]中國音樂考古學研究的對象和方法[J]. 李純一. 中國音樂學. 1991(02)
[5]雨臺山21號戰(zhàn)國楚墓竹律復原探索[J]. 李純一. 考古. 1990(09)
[6]新的創(chuàng)獲——《中國音樂史圖鑒》讀后[J]. 李純一. 音樂研究. 1989(04)
[7]庸名探討[J]. 李純一. 音樂研究. 1988(01)
[8]談談音樂史研究的材料和方法[J]. 李純一. 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 1987(02)
[9]喜讀《中國少數(shù)民族樂器志》[J]. 李純一. 樂器. 1987(03)
[10]無者俞器為鉦說[J]. 李純一. 考古. 1986(04)
本文編號:355054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3550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