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區(qū)薅草鑼鼓的社會文化生態(tài)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06 08:18
為探討薅草鑼鼓生存的社會文化生態(tài),采用實地調(diào)查和文獻考證的方法,對武陵山區(qū)地域文化的構(gòu)成、民族組成與關(guān)系、社會生產(chǎn)、生活習俗和宗教信仰進行了研究。武陵山區(qū)是由荊楚文化、巴蜀文化和夜郎文化構(gòu)成的多元的地域文化。由于該區(qū)民族分布是小聚居、大雜居、交錯穿插的格局,因而當?shù)厝嗽谏a(chǎn)生活、民族習俗、宗教信仰等諸多方面都比較趨同,從而使得薅草鑼鼓在這里得以廣泛流傳和較為完好地保存下來。
【文章來源】:貴州民族研究. 2018,39(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一、地域文化的構(gòu)成
(一) 荊楚文化
(二) 巴蜀文化
(三) 夜郎文化
二、民族組成與關(guān)系
(一) 民族組成及分布
(二) 民族族源及關(guān)系
三、社會生產(chǎn)、生活習俗與宗教信仰
(一) 社會生產(chǎn)
(二) 生活習俗
(三) 宗教信仰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荊楚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特點[J]. 羅運環(huán).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03(02)
[2]巴蜀文化與西南各族文化的關(guān)系[J]. 傅正初. 文史雜志. 1993(04)
[3]武陵行(上)[J]. 費孝通. 瞭望周刊. 1992(03)
[4]改土歸流與湘西土家族地區(qū)封建地主制經(jīng)濟的最終確立[J]. 陳廷亮. 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7(04)
本文編號:3325421
【文章來源】:貴州民族研究. 2018,39(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一、地域文化的構(gòu)成
(一) 荊楚文化
(二) 巴蜀文化
(三) 夜郎文化
二、民族組成與關(guān)系
(一) 民族組成及分布
(二) 民族族源及關(guān)系
三、社會生產(chǎn)、生活習俗與宗教信仰
(一) 社會生產(chǎn)
(二) 生活習俗
(三) 宗教信仰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荊楚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特點[J]. 羅運環(huán).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03(02)
[2]巴蜀文化與西南各族文化的關(guān)系[J]. 傅正初. 文史雜志. 1993(04)
[3]武陵行(上)[J]. 費孝通. 瞭望周刊. 1992(03)
[4]改土歸流與湘西土家族地區(qū)封建地主制經(jīng)濟的最終確立[J]. 陳廷亮. 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7(04)
本文編號:332542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3325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