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生去追求——郭祖榮與交響音樂
本文選題:交響音樂 切入點:郭祖榮 出處:《人民音樂》2011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郭祖榮先生今年已經八十三歲高齡了。認識他的人,都覺得他絲毫沒有人到暮年的感覺,心態(tài)依然年輕,依然像過去一樣東奔西走,步履穩(wěn)健,思路敏捷,筆耕不停,去年又創(chuàng)作了《第十九交響曲》。人們常說,要寫出好作品,除了才華與機會,重要的是要有好心態(tài)。要一心專注,要甘于寂寞,要能沉得下去,
[Abstract]:Mr. Guo Zurong is already 83 years old this year. Those who know him feel that he has no sense of old age, that his mentality is still young, that he is still running around like the past, walking steadily, thinking quickly, and writing and ploughing nonstop. "19th Symphony" was written last year. People often say that in addition to talent and opportunity,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a good attitude, to focus, to be willing to be lonely, to be able to sink down.
【作者單位】: 中國電影音樂學會;福建省文聯(lián);
【分類號】:K825.76;J61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拜儂;;交響音樂的審美路徑[J];美與時代;2006年12期
2 邱曉楓;;交響音樂欣賞論談——關于表層化的欣賞問題[J];藝術教育;2008年04期
3 ;封面人物[J];人民音樂;2011年04期
4 李玄;;怎樣欣賞交響音樂[J];黃河之聲;2000年04期
5 王樹;關于交響音樂的問題通信(一)[J];人民音樂;1983年11期
6 李翠萍;;論“聯(lián)想”在交響音樂中的重要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8期
7 章紹同;;用一生去追求——郭祖榮與交響音樂[J];人民音樂;2011年04期
8 汪毓和;民族風格 時代特征──從徐振民的交響序曲《華夏頌》說開去[J];人民音樂;1997年11期
9 劉偉;;交響音樂進高校的若干問題思考[J];宿州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10 吳劍銘;;交響樂的自述[J];音樂世界;198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于潤洋;;從交響音樂鑒賞談音樂的特性——在全國高等學校交響音樂課教師培訓班上的學術報告[A];2003’北京第一屆全國音樂欣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2 紀孔凱;;淺談高中音樂欣賞中的“交響思維”[A];2003’北京第一屆全國音樂欣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盧廣瑞;;交響音樂的結構、圖形欣賞法教學的應用研究[A];2003’北京第一屆全國音樂欣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4 齊海東;;我是怎樣講授《交響樂欣賞》課的[A];2003’北京第一屆全國音樂欣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5 孫剛;;對高校組建交響樂團實施素質教育改革的思考[A];學校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6 章奎生;王靜波;;東方藝術中心交響音樂廳的主客觀音質評價[A];第十屆全國噪聲與振動控制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7 戴德;;在樂趣中成長——談談“和聲與曲式分析課”的教學探索[A];全國和聲復調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8 秦啟憲;;“藍與綠”的交響曲——延中綠地景觀設計特色[A];上海市風景園林學會論文專輯[C];2001年
9 陸文秋;潘立超;;小型音樂廳建筑聲學設計探討[A];綠色建筑與建筑物理——第九屆全國建筑物理學術會議論文集(一)[C];2004年
10 欒昕竹;何坤;;《婆媳交響曲》選題策劃[A];圖書選題策劃報告——第五屆“未來編輯杯”獲獎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梁茂春;熱烈的急板[N];中國藝術報;2008年
2 芳文;今秋《感受交響音樂》[N];音樂周報;2003年
3 宋瑾;郭祖榮:以創(chuàng)作交響樂為生存方式的人[N];中國文化報;2001年
4 王成;錦江之夜 交響音樂走近市民 高雅文化改變生活[N];成都日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韓莉 劉成群;文化名片是這樣打造的[N];河北日報;2009年
6 記者 紫茵;全國交響音樂作品評獎圓滿結束[N];音樂周報;2004年
7 本報記者 李瑾;譚利華一生忙做三件事[N];音樂周報;2010年
8 昆明市民族歌舞劇院 錢英姿;淺談貝多芬的《第七交響曲》及演奏感受[N];云南經濟日報;2008年
9 智明;個性化與程式化的碰撞[N];音樂周報;2006年
10 宋鐵毅 記者 唐小清;《木蘭詩篇》開啟“哈夏”大幕[N];黑龍江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寶龍;20世紀下半葉新疆地區(qū)的交響音樂創(chuàng)作[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2 袁昱;杜鳴心交響音樂創(chuàng)作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2年
3 孫絲絲;“世紀末”的心靈探尋:馬勒三首中期交響曲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2年
4 韋輝;布魯克納交響曲主題復調形態(tài)與技法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2年
5 冶鴻德;漢斯·維爾納·亨策交響樂創(chuàng)作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6年
6 李如春;蒂皮特四部交響曲作曲技術分析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7年
7 雷興明;承先鋒之銳 拓回歸之新[D];中央音樂學院;2007年
8 張少飛;1949~1981年間的中國管弦樂創(chuàng)作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8年
9 郭鳴;約翰·科瑞里亞諾管弦樂寫作技術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8年
10 孫紅杰;飾變·混合·解構[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戴曉健;郭祖榮藝術歌曲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明紅;安國敏交響音樂創(chuàng)作研究[D];延邊大學;2012年
3 周婷;關于中國普通高校交響音樂欣賞教學中若干問題的思考[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4 路陽;試論中國交響音樂創(chuàng)作的民族化[D];四川師范大學;2005年
5 楊莎;近20年交響音樂演出市場在青島的發(fā)展研究[D];青島大學;2010年
6 鄭夏冰;福建民間音樂因素在郭祖榮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運用[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7 賽罕;蒙古族風格交響音樂的形成與發(fā)展[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9年
8 董玲周;生命的春天—舒曼《降B大調第一交響曲“春天”》賞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晨;虔信的天籟之音[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10 唐磊;莫扎特及其他的《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的分析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58733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1587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