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舞的音色——《翔舞于無極之野——為長笛與鋼琴》之音色運用解析
本文關(guān)鍵詞: 鋼琴音色 長笛音色 音色組合 出處:《中國音樂》2011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翔舞于無極之野——為長笛與鋼琴》是一首由作曲家賈國平先生創(chuàng)作的現(xiàn)代音樂作品,音色作為本作品的重要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段,顯示了作曲家在音色運用和處理方面,充分發(fā)展其千變?nèi)f化可能性的探尋。作品中對鋼琴與長笛兩件樂器各自的音色進行了多樣化、個性化的開發(fā)與運用,對二者音色的組合也同樣進行了各種創(chuàng)造性的開發(fā)與運用,構(gòu)成了豐富的音響色彩,體現(xiàn)了抵達絕對自由之極境的超然狀態(tài);同時也為當今的室內(nèi)樂創(chuàng)作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思路。
[Abstract]:"Xiang Dancing in Wuji-for Flute and Piano" is a modern musical work created by composer Jia Guoping. Timbre, as an important means of artistic expression in this work, shows the composer's use and handling of timbre. In the works, the timbre of piano and flute has been diversified, the individual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have been carried out,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timbre has also been developed and applied creatively. It constitutes a rich sound color, reflects the transcendental state of absolute freedom, and provides a broader way of thinking for today's chamber music creation.
【作者單位】: 燕山大學藝術(shù)與設(shè)計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
【分類號】:J624.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妮旎;;以動制聲 以樂繪色——淺析鋼琴音色的把握[J];黃河之聲;2009年14期
2 汪麗萍;;論鋼琴演奏的音色藝術(shù)[J];時代文學(下半月);2008年01期
3 林冰;;如何演奏好鋼琴的音色[J];海峽科學;2010年04期
4 羅旭;;淺述巴托克鋼琴音樂作品的特征[J];青年文學家;2010年17期
5 王卉;;從技術(shù)到藝術(shù)——論鋼琴的音色[J];美與時代(下半月);2009年09期
6 梁藝紅;;試論影響鋼琴音色的因素[J];歌海;2009年02期
7 王在暢;閻學智;;鋼琴左踏瓣及其使用[J];樂器;1990年02期
8 尹發(fā)艷;試論鋼琴調(diào)律師應(yīng)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J];戲劇文學;2004年09期
9 李穎;;從構(gòu)造的角度談鋼琴的音色[J];大舞臺;2010年02期
10 盧小旭;;軟音源樂器使用技巧——鋼琴類[J];樂器;2007年1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流變,民間與專業(yè)的交融——對芬蘭當代作曲家諾根和其《第二堪特雷琴協(xié)奏曲》的研究與分析[A];2005’北京第二屆世界民族音樂學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C];2005年
2 王丹丹;;音樂欣賞課在高等專業(yè)音樂學院的定位和特色[A];2003’北京第一屆全國音樂欣賞教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奧拉沃阿蘭羅德里格茲;張謙;;古巴的古典音樂傳統(tǒng)[A];2005’北京第二屆世界民族音樂學會學術(shù)研討會資料匯編[C];2005年
4 曉夜;;從《卡瑪林斯卡亞》談民歌素材在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借鑒與運用[A];中國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2006年
5 高偉;;高師鋼琴教學內(nèi)涵的二維闡釋——一種基于音樂審美與文化傳承理念的解讀[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6 齊海東;;我是怎樣講授《交響樂欣賞》課的[A];2003’北京第一屆全國音樂欣賞教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7 王銳;;樂中畫 畫中音——為美術(shù)專業(yè)學生開設(shè)的一次提高音樂鑒賞力的音樂欣賞講座[A];2003’北京第一屆全國音樂欣賞教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8 甘璧華;;21世紀中國“傳統(tǒng)和聲教學”的問題與應(yīng)對[A];全國和聲復調(diào)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9 顧秋鴻;;音樂與環(huán)保[A];中國音樂治療學會第八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石秀萍;;多彩的音樂 在動的形象——淺談歌劇《白毛女》中音樂對人物的塑造[A];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黃恩智;“流行音樂的前景很可觀”[N];遼寧日報;2000年
2 吳名輝;海南作曲家陳元浦的黎山絕唱[N];海南日報;2008年
3 邢曉芳;中國元素“新鮮”再現(xiàn)[N];文匯報;2008年
4 本報實習記者 董大汗;深沉的愛戀 無限的思念[N];中國藝術(shù)報;2009年
5 錢仁平;請老外寫中國出“洋相”[N];音樂周報;2009年
6 朱踐耳;音樂乃心靈之聲[N];文匯報;2003年
7 本報實習記者 葛江;讓成長之路更寬暢[N];中國文化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鄭麗虹;深圳要成音樂孵化基地[N];深圳特區(qū)報;2009年
9 記者 鄭舒 呂路陽;吳雁澤等樂壇大腕出任評委[N];福州日報;2008年
10 本報記者 紫茵;三個關(guān)鍵詞解讀多元化[N];音樂周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春福;羅忠昒后期現(xiàn)代風格的音樂創(chuàng)作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4年
2 郭鳴;約翰·科瑞里亞諾管弦樂寫作技術(shù)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8年
3 徐昭宇;演奏型態(tài)的分析與音樂意義的追索[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4 夏滟洲;西方作曲家的社會身份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5 吳粵北;先鋒派實驗音樂之涅i肹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6 匡君;二十世紀中國民族管弦樂配器中的音色觀念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7 婁文利;中國現(xiàn)代室內(nèi)歌劇《命若琴弦》、《夜宴》音樂特色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6年
8 盧璐;高為杰現(xiàn)代音樂創(chuàng)作技法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9 田曉寶;論西方古典合唱藝術(shù)的和諧與崇高美學特征[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10 張千一;碰撞、對話與交融[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汪健;流行音樂元素在合唱作品中的運用[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2 徐敬珉;創(chuàng)新與融合[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8年
3 陳佳;車爾尼練習曲和《小宇宙》的比較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4 王卉;從技術(shù)到藝術(shù)—論鋼琴的音色[D];貴州大學;2008年
5 王欣昕;流行音樂元素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運用[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邵萍;揚州民歌演唱中的方言運用及其研究[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8年
7 吳明微;戲曲音樂元素在中國鋼琴音樂中的運用[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8 趙正巍;關(guān)于解放后琵琶技法創(chuàng)新的必然性及運用的合理性分析[D];武漢音樂學院;2009年
9 趙蕓滕;舒曼《降E大調(diào)鋼琴五重奏》第一樂章探究[D];天津音樂學院;2010年
10 程慧惠;不平衡的空間——拉亨曼管弦樂作品《圖表》解析[D];中央音樂學院;2010年
,本文編號:153950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1539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