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俗樂大曲結構術語“解”之考釋
本文關鍵詞:魏晉俗樂大曲結構術語“解”之考釋
更多相關文章: 俗樂 歌詩 器樂演奏 漢魏六朝 橫吹曲 摩訶兜勒 《樂府詩集》 拂舞 吳聲歌 郭茂倩
【摘要】:正《宋書·樂志》所載十五首魏晉俗樂大曲1歌辭均標注"一解"、"二解"等文字,由于音樂失傳,無樂譜存世以及文獻記載不詳等緣故,后人對其認識眾說紛紜,或說是獨立于歌辭外之音樂,或說是歌詩"章"、"節(jié)"之義,筆者認為,"解"在漢魏六朝樂府歌詩中具有多層面含義,作為樂府歌詩表演形式之一的大曲之"解",其本義是歌詩各章之后的器樂演奏或有器
【作者單位】: 溫州大學音樂學院;
【關鍵詞】: 俗樂;歌詩;器樂演奏;漢魏六朝;橫吹曲;摩訶兜勒;《樂府詩集》;拂舞;吳聲歌;郭茂倩;
【基金】: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形態(tài)·功能·制度:大曲研究新視野》(課題批號:13NDJC161YB)成果之一
【分類號】:J609.2
【正文快照】: 書·樂志》所載十五首魏晉俗樂大曲1歌辭均標注“一解”、第二,樂府歌詩的一句歌辭,“解”相當于“句”。5作為此種《宋“二解”等文字,由于音樂失傳,無樂譜存世以及文獻記含義的“解”,見于《樂府詩集》所載樂府歌詩“梁鼓角橫吹曲”載不詳等緣故,后人對其認識眾說紛紜,或說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李濟阻;樂府音樂中的“解”與歌辭中的“拼湊分割”[J];天水師專學報;1985年01期
2 馮潔軒;說“解”[J];藝術探索;1995年01期
3 王小盾;;論《宋書·樂志》所載十五大曲[J];中國文化;1990年02期
4 褚歷;漢魏“解”與隋唐“解”辨異[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0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天振;;論王圻《稗史匯編》之編纂及其“史稗一體”觀[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2 康建強;;論中國古典小說意境的發(fā)生動因[J];甘肅社會科學;2011年03期
3 顧農;左思《三都賦》及其序注綜考[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4 安正發(fā);;皇甫謐生平有關問題考述[J];固原師專學報;2006年05期
5 方韜;;從《晉辟雍碑》看晉武帝立嗣[J];貴州文史叢刊;2011年04期
6 李浩;;疾病與先唐文學創(chuàng)作之關系[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05期
7 高陽;;《漢志》小說家的界定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S2期
8 阮寧艷;;關于圖書版本的定義[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9 曾小明;;魏晉風度的身體表達[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10 王麗娟;《水滸傳》成書時間新證[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趙樹功;;論樂府“趨”“送”與六朝文學“寫送之致”說的關系——兼論“寫送之致”對“韻”本初審美內涵的構建[A];文心雕龍研究第九輯[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明輝;魏晉士人政治心態(tài)類型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劉海靜;20世紀前半期的清學史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3 康建強;中國古典小說意境論[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4 孫尚勇;樂府史研究[D];揚州大學;2002年
5 彭華;陰陽五行研究(先秦篇)[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安正q,
本文編號:112896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1128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