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科學主義音樂思潮探析
本文選題:近代 + 科學; 參考:《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摘要】:科學主義音樂思潮肇始于清末民初之際,崛起于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科學主義音樂思潮與學習西樂思潮密切相關,其文化結果是以西方音樂理論與方法改造舊有國樂、創(chuàng)造中國新音樂?箲(zhàn)時期科學主義音樂思潮在延續(xù)的同時也引發(fā)了對它的初步反思?茖W主義音樂思潮推動了新音樂文化的發(fā)展,使得音樂在近代中國終于取得了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或科學的合法地位,但同時也導致了歐洲音樂中心論在中國的傳播和科學精神的喪失等消極影響。
[Abstract]:The scientific musical trend bega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and rose during the May 4th New Culture Movement. Scientism music tre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learning western music trend. Its cultural result is to transform old national music with western music theory and method and to create new Chinese music.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scientism music trend of thought continued, but also triggered a preliminary reflection on it. The trend of scientism music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usic culture, and made music finally gain its legal status as an independent subject or science in modern China. But it also leads to the spread of European music center theory in China and the loss of scientific spirit.
【作者單位】: 山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教育學院;
【基金】: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項目,立項號:200502001
【分類號】:J60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邱若宏;;論五四科學思潮中的科學主義傾向[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2 周佩東;;楊仁山信佛緣由及思想根源探析[J];池州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3 趙曉陽;科學主義思潮與20世紀初期新史學[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3期
4 施怡;;“科學主義”知識價值取向再審視[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1年07期
5 孫正聿;對實證科學的兩種關系——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科學主義思潮的原則分歧之二[J];理論探討;1990年03期
6 李維武;中國科學主義思潮的百年回顧[J];哲學動態(tài);1999年12期
7 張旭東;現(xiàn)代西方哲學思潮對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意義[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4年01期
8 孫正聿;對傳統(tǒng)哲學的兩種批判——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科學主義思潮的重大分歧之一[J];理論探討;1990年01期
9 黃寅;;科學主義在當代的超越——基于儒家文化的研究視閾[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7年04期
10 李俠;;科學主義與啟蒙的兩條出路[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沈渭濱;;我讀《近代中國》[A];近代中國(第四輯)[C];1994年
2 ;《近代中國》第3輯要目[A];近代中國(第四輯)[C];1994年
3 王菊;;王菊博士致本刊主編丁日初教授函[A];近代中國(第十輯)[C];2000年
4 O.J.;;《近代中國商業(yè)革命》漢譯本出版[A];近代中國(第三輯)[C];1993年
5 吳劍杰;;張之洞與近代中國鐵路[A];長江流域經濟文化初探[C];1997年
6 王彬;;淺析我國近代法律教育的課程設置[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周志剛;;近代中國私立中學的政治參與(1903-1936)[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8)——中國民辦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近代中國》第1輯要目[A];近代中國(第三輯)[C];1993年
9 丁日初;陳絳;沈祖煒;;致讀者[A];近代中國(第一輯)[C];1991年
10 李霞;;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近代職業(yè)教育研究綜述[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楊彥華;透過中山路可窺未來理想社會[N];中山日報;2009年
2 傅國涌;莫理循眼中的近代中國世相圖[N];中國圖書商報;2005年
3 駐天津記者 李佳;進一步做大“近代中國看天津”品牌[N];中國旅游報;2011年
4 李景端;福建:近代中國翻譯家的故鄉(xiāng)[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5年
5 ;近代中國的抉擇[N];光明日報;2009年
6 記者 劉平 母克勤 張璐 通訊員 劉玫;打響“近代中國看天津”旅游品牌[N];天津日報;2005年
7 劉梁;近代中國早期的地質學文獻[N];中國石化報;2007年
8 韓亞光;近代中國的兩種趨勢[N];團結報;2010年
9 宋鉆友 本報記者 陳恒才;近30位香山籍名人叱咤上海灘[N];中山日報;2010年
10 馬照南;具有世界眼光的愛國者[N];人民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蔣功成;優(yōu)生學的傳播與中國近代的婚育觀念[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2 謝輝;陳琪與近代中國博覽會事業(yè)[D];浙江大學;2005年
3 畢苑;中國近代教科書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4年
4 楊勇;近代江南典當業(yè)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5 聶長久;中國早期民粹主義政治思想研究(1907-1927)[D];吉林大學;2008年
6 戴建兵;白銀與近代中國經濟(1890-1935)[D];復旦大學;2003年
7 龔詠梅;“脫胎換骨”的近代中國[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秦其文;近代中國企業(yè)的廣告促銷研究[D];南開大學;2005年
9 王鑫磊;近代中國社會代際關系的歷史考察[D];復旦大學;2008年
10 張兵;近代中國公司制度的移植性制度變遷研究[D];遼寧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猛;近代中國證券市場形成及影響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7年
2 孫慶國;近代中國服裝審美價值取向的變遷[D];江南大學;2008年
3 王永起;淺析近代中國對外貿易的曲折發(fā)展與海關稅率的變化(1840-1931)[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4 宋凌遷;使命與求索[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5 黃華平;中國民營鐵路及其發(fā)展環(huán)境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6 王唐波;近代中國和印度農業(yè)商品化比較[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7 季劍;近代江蘇職業(yè)教育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8 袁秋蕓;從民國時期的《婦女雜志》看中國近代婚禮服的變遷[D];江南大學;2009年
9 程華庚;《云起軒詞》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10 聶會會;中國近代女子教育發(fā)展歷程中的“女性參與”探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09753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2097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