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舒伯特藝術歌曲的特征及演唱風格
發(fā)布時間:2017-04-19 18:03
本文關鍵詞:試析舒伯特藝術歌曲的特征及演唱風格,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舒伯特是浪漫主義時期的著名音樂家、作曲家,特別是在藝術歌曲方面,他做出了巨大而又卓越的貢獻,為此,他被譽為“藝術歌曲之王”。在藝術歌曲方面,舒伯特完美和諧的將音樂的優(yōu)美旋律和詩歌的美好韻律有機的統(tǒng)一在一起,它們之間相互烘托,形象鮮明的舒伯特創(chuàng)作的個性化旋律特點,他不重復別人的旋律,但也絕不雷同自己。所以,舒伯特在藝術歌曲方面創(chuàng)作出了大量的優(yōu)秀作品,他的創(chuàng)作手法達到了極高的水準。同時,舒伯特在旋律的創(chuàng)作方面注重表現(xiàn)詩歌的意境,注重戲劇化和抒情化的有機結合,注重如歌的旋律和抒情化的描寫,注重鮮明的音樂形象和戲劇化的角色。 舒伯特的藝術歌曲具有著重要的藝術價值,他的藝術歌曲的歌詞具有文學性,歌曲的調(diào)性具有多樣性,歌曲的旋律具有通俗性和民族性,,整首樂曲的構造具有浪漫主義的自由性和散漫性。在演唱他的藝術歌曲的演唱時,需要采用輕聲半音和高音音區(qū)域的減弱的處理方式,要求歌唱與鋼琴伴奏很好的結合等。因此,舒伯特的藝術歌曲長期以來成為了音樂藝術院校必學曲目。如何更好的掌握舒伯特藝術歌曲的內(nèi)涵,如何運用歌唱技巧更好的演繹這些藝術歌曲,如何主義音量的控制和音色的轉換,這些都成為了我們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 本文從舒伯特藝術歌曲的特征和演唱風格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進行相應的分析和研究,以期能夠更好的了解舒伯特的藝術歌曲。
【關鍵詞】:舒伯特 藝術歌曲 特點 演唱風格
【學位授予單位】:曲阜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J605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第一章 舒伯特及藝術歌曲6-8
- 第一節(jié) 舒伯特的簡介6-7
- 第二節(jié) 藝術歌曲的介紹7-8
- 第二章 舒伯特藝術歌曲的特征8-16
- 第一節(jié) 具有民族與通俗、古典與浪漫的特征8-10
- 一、 民族與通俗的特征8-9
- 二、 古典與浪漫的特征9-10
- 第二節(jié) 具有多樣性的曲式結構的特征10-12
- 一、 采用多個轉調(diào)部分進行銜接,刻畫人物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11
- 二、 使用統(tǒng)一的調(diào)性,且伴有暫時的離調(diào),很流暢的表述出了故事情節(jié)11-12
- 三、 采取起承轉合的創(chuàng)作手法,使情感方面對比鮮明12
- 第三節(jié) 具有詩歌和旋律完美的戲劇性與文學性的特征12-14
- 第四節(jié) 具有歌曲與伴奏有效結合的形象性的特征14-16
- 第三章 舒伯特藝術歌曲的演唱風格16-23
- 第一節(jié) 藝術歌曲的特性賦予了歌曲半聲和輕聲的演唱風格16-18
- 第二節(jié) 在分句上的漸慢和在高聲區(qū)上的減弱的演唱風格18-19
- 第三節(jié) 采用歌曲演唱和伴奏運用合理結合19-20
- 一、 創(chuàng)設情境便于演唱和的情感表達19-20
- 二、 有助于歌唱者合理的發(fā)揮歌唱技巧20
- 第四節(jié) 不同人物性格要求演唱者具有戲劇性的演唱風格20-23
- 一、 具備多樣化的音色20-21
- 二、 注意語調(diào)的細致性21
- 三、 必須具備清晰吐字的技巧21-23
- 結語23-24
- 參考文獻24-26
- 致謝2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孫凱;羅卉;;聲樂表演藝術中的想象力及其培養(yǎng)[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2 陳纓;論音樂的學習心理過程[J];甘肅高師學報;2004年01期
3 馮效剛;音樂表演的思維形式[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1998年02期
4 張大軍;淺談音樂的二度創(chuàng)作[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2年01期
5 韋榮道;談互聯(lián)網(wǎng)與音樂理論學習[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6 呂其瑋;國外音樂教育思想對我國音樂教育的啟示[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7 皮埃爾·貝爾納克 ,喻宜萱;聲樂作品的釋義和表演[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0年02期
8 張前;正確的作品解釋是音樂表演創(chuàng)造的基礎[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2年01期
9 楊易禾;從音樂作品的存在方式看表演的二度創(chuàng)作基礎(上)[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本文關鍵詞:試析舒伯特藝術歌曲的特征及演唱風格,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1681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316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