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體驗結構”在消費時代的變遷
本文關鍵詞:美學“體驗結構”在消費時代的變遷
更多相關文章: 現(xiàn)代性 美學 體驗結構 消費 符號
【摘要】:審美現(xiàn)代性從美學獨立到"非理性轉向"的內部反思增強了理論的適應性。進入消費時代,美學與身體欲望、大眾文化等緊密聯(lián)系,并且在消費中承擔主要的動力。體驗作為審美過程和審美共鳴的關鍵術語進入消費社會的視野。美學體驗結構在消費時代與傳統(tǒng)時期不同,在符號建構的基礎上呈現(xiàn)出多層面性、主體性、參與性和自由性的特質。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文學院;
【關鍵詞】: 現(xiàn)代性 美學 體驗結構 消費 符號
【分類號】:B83-0
【正文快照】: 一、消費時代現(xiàn)代性的悖論與美學理論的變遷從啟蒙運動誕生的現(xiàn)代性高揚人類主體的理性精神和知識實踐,以人類的解放和技術的進步對抗蒙昧的一元統(tǒng)治,以新教倫理為代表的世俗性對抗中世紀的神性法則!皬哪撤N意義上說,現(xiàn)代性工程就是總體性原則的崩潰和分治秩序的建立,是實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羅鋼;西方消費文化理論述評(上)[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3年05期
2 吳興明;全球化時代比較文學的歷史承擔——論比較文學的學理立場和策略立場[J];思想戰(zhàn)線;2005年04期
3 肖鷹;論美學的現(xiàn)代發(fā)生[J];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偉麗;;論蒲松齡紀昀小說創(chuàng)作心理相同點[J];蒲松齡研究;2008年01期
2 馬予超,張家合;《文心雕龍·章句》的虛詞觀及其影響[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2期
3 裴新平,潘祥輝;今本《南齊書》幾例點讀問題探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2期
4 李煜婕;;試論和諧社會中經濟法的發(fā)展[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2期
5 方以啟;;關于詮釋學理論中若干基本問題的探究[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6 劉杰;;論《格薩爾》與《詩經》周民族史詩中的英雄救濟主題[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7 劉嘉偉;叢國巍;;^褪枰庀筇轎鯷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1期
8 王鳳濤;;邁向回應社會的法——精神慰藉困境與“;丶铱纯础比敕╗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1期
9 黃云波;;未遂犯的處罰根據(jù)——兼談犯罪的本質[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2期
10 沃利青;;“移情”論與“意境”說比較[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恩兵;;文學世界性與民族性的內質即二者之關系[A];創(chuàng)新·發(fā)展·和諧——河北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08年
2 陳建農;;士族文化與六朝詩學的審美情趣[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王則遠;;略論“物感說”之“感”:文學創(chuàng)作的本源[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王東;;接受視野下的抽象藝術理論[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5 楊冰瑩;;作為仿像的卡通與作為卡通的藝術[A];中央美術學院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2011年)[C];2012年
6 陳屹立;;懲罰性賠償?shù)母鶕?jù)與適用:法經濟學觀點[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7 魏建;宋艷鍇;;刑罰威懾理論: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刑罰的經濟學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8 朱富強;;兩類立法原則之評述:法理的基礎[A];2008年度(第六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下)[C];2008年
9 黃韜;;為什么法院不那么重要?——基于中國證券市場國家管理行為的一項分析[A];2011年(第九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10 呂周聚;;30年代左翼文學與現(xiàn)代主義文學的糾葛——以魯迅為例[A];魯迅與“左聯(lián)”——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道宇;課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玉堂;邊沁功利主義分析法學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夏菲;論英國警察權的變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許青松;間接正犯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魏曉紅;喬治·艾略特小說的心理描寫藝術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張U,
本文編號:51560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515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