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窯文化彩陶紋飾審美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15 08:45
馬家窯文化是黃河上游流域新石器晚期文化。馬家窯文化彩陶時期是中國彩陶發(fā)展史上的鼎盛時期。馬家窯文化彩陶是中國現存的原始藝術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也是最早將器型紋飾作為構圖重要部分的器物之一。1924年由瑞典地質學家兼考古學家安特生發(fā)現。馬家窯文化時期的彩陶數量占目前出土陶器總數量的20%以上。彩陶紋飾反映了新石器時代先民的日常生活場景和文化風尚。本文通過探討分析馬家窯文化的四個分期彩陶紋飾的特點,整理馬家窯文化內的紋飾的發(fā)展和流變脈絡,試推斷馬家窯文化時期原始先民的生活場景及原始信仰。馬家窯文化時期彩陶紋飾的繪畫藝術也是值得一提的。在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馬家窯文化時期彩陶紋飾的繪畫藝術經過發(fā)展和繼承,拓展到了各種不同的藝術門類里,如青銅器紋飾的傳承、與中國畫的淵源以及壁畫中的繪畫藝術等。本文通過對馬家窯文化彩陶紋飾的審美研究,旨在了解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原始人類的生活方式和信仰崇拜以及馬家窯文化彩陶紋飾的傳承與發(fā)展。
【文章來源】: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江西省
【文章頁數】:4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鸛魚石斧缸
紋飾特點黃河上游地區(qū)新石器時代文化最主要的一支,其文化面貌遠古文化,又不同于中原的仰韶文化,大致可分為石嶺下、個文化類型。石嶺下類型韶文化廟底溝類型與馬家窯類型之間的一種類型。它既繼著馬家窯類型,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石嶺下類型遺址于正式命名為“石嶺下類型”。河上游及其支流葫蘆河流域、西漢水流域。中心區(qū)域在甘。要彩
常被氏族的人們視作神物,因而鯢魚紋逐漸被神化。在的紋飾圖案,繪制得形象具體,整體形態(tài)呈彎曲狀,晚期,鯢魚紋樣趨于幾何化。魚紋彩陶瓶,鯢魚紋頭部似人臉,臉部有須,身體像鯢鯢魚紋(見圖 3)。彩何體。類部象同形通達圖 3 鯢魚紋彩陶瓶圖 4 鯢魚紋彩陶瓶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談談中國畫的線條[J]. 劉正洪. 長江文藝評論. 2018(05)
[2]淺談馬家窯文化彩陶的主要藝術特征[J]. 樊雪丹. 柴達木開發(fā)研究. 2014(03)
[3]論中國甘青地區(qū)新石器時代家養(yǎng)動物的來源及特征[J]. 傅羅文,袁靖,李水城. 考古. 2009(05)
[4]中國史前農業(yè)的發(fā)生與發(fā)展[J]. 任式楠. 學術探索. 2005(06)
[5]甘肅彩陶制作工藝實驗與探索[J]. 李新燕. 考古與文物. 2005(06)
[6]東灰山遺址炭化小麥年代考[J]. 李水城,莫多聞. 考古與文物. 2004(06)
[7]半山、馬廠類型黑、紅復彩陶器復合顏料研究[J]. 陳曉峰,馬清林,趙廣田,胡之德,李最雄. 蘭州大學學報. 2000(05)
[8]紋樣新探[J]. 李硯祖. 文藝研究. 1992(06)
[9]黃河流域史前文化中的彩陶[J]. 曾騏.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2(04)
[10]論美術的形式心理[J]. 丁寧. 文藝爭鳴. 1991(05)
本文編號:3590304
【文章來源】: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江西省
【文章頁數】:4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鸛魚石斧缸
紋飾特點黃河上游地區(qū)新石器時代文化最主要的一支,其文化面貌遠古文化,又不同于中原的仰韶文化,大致可分為石嶺下、個文化類型。石嶺下類型韶文化廟底溝類型與馬家窯類型之間的一種類型。它既繼著馬家窯類型,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石嶺下類型遺址于正式命名為“石嶺下類型”。河上游及其支流葫蘆河流域、西漢水流域。中心區(qū)域在甘。要彩
常被氏族的人們視作神物,因而鯢魚紋逐漸被神化。在的紋飾圖案,繪制得形象具體,整體形態(tài)呈彎曲狀,晚期,鯢魚紋樣趨于幾何化。魚紋彩陶瓶,鯢魚紋頭部似人臉,臉部有須,身體像鯢鯢魚紋(見圖 3)。彩何體。類部象同形通達圖 3 鯢魚紋彩陶瓶圖 4 鯢魚紋彩陶瓶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談談中國畫的線條[J]. 劉正洪. 長江文藝評論. 2018(05)
[2]淺談馬家窯文化彩陶的主要藝術特征[J]. 樊雪丹. 柴達木開發(fā)研究. 2014(03)
[3]論中國甘青地區(qū)新石器時代家養(yǎng)動物的來源及特征[J]. 傅羅文,袁靖,李水城. 考古. 2009(05)
[4]中國史前農業(yè)的發(fā)生與發(fā)展[J]. 任式楠. 學術探索. 2005(06)
[5]甘肅彩陶制作工藝實驗與探索[J]. 李新燕. 考古與文物. 2005(06)
[6]東灰山遺址炭化小麥年代考[J]. 李水城,莫多聞. 考古與文物. 2004(06)
[7]半山、馬廠類型黑、紅復彩陶器復合顏料研究[J]. 陳曉峰,馬清林,趙廣田,胡之德,李最雄. 蘭州大學學報. 2000(05)
[8]紋樣新探[J]. 李硯祖. 文藝研究. 1992(06)
[9]黃河流域史前文化中的彩陶[J]. 曾騏.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2(04)
[10]論美術的形式心理[J]. 丁寧. 文藝爭鳴. 1991(05)
本文編號:359030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3590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