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生命的本真:北宋文人生活審美特質(zhì)論
發(fā)布時間:2021-06-06 20:45
中國生活美學是本土特質(zhì)的美學,生活美學理論的建構應該溯源于中國傳統(tǒng)原生的美學智慧。重返生命的本真意即人在自由的狀態(tài),而不是被占有的狀態(tài)實現(xiàn)人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生命的本質(zhì),北宋文人之所以能實現(xiàn)其生命的本真也是由其審美特質(zhì)所決定的。與其他朝代的文人相比,北宋文人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社會群體,北宋文人的美學相較于其他朝代更多地趨向于生活化、精神化,具有倡導自然、追求風雅、注重心性的審美特質(zhì)。倡導自然之自然是指山水林泉之自然,也有從自然所得的自由之意。風雅特質(zhì)主要體現(xiàn)在北宋文人的生活之物、生活之事以及生活之境三個方面,"物"為衣、食、住、游、娛之物,物可感、可玩,在物中發(fā)現(xiàn)性理之趣,"寓意于物"是北宋文人對生活之物的追求;"事"為游、娛之事,"心充體逸則樂生"是其對生活之事的追求;生活之境包括生活環(huán)境、生活情境、生活意境,"我適物自閑"是其對生活之境的追求。注重心性是指北宋文人追求內(nèi)在心性的修養(yǎng)與自我沉潛,由此可獲得超然物外的生活審美境界,這也即自在生命的本真生活境界。
【文章來源】: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46(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一、倡導自然:“隨物賦形”的自在之意
二、追求風雅:“寓意于物”的自得之趣
三、注重心性:“超然物外”的自由之境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美學轉(zhuǎn)型與生活美學新范式[J]. 王確. 哲學動態(tài). 2013 (01)
[2]美學走向生活:“有機生成論”城市美學[J]. 曾繁仁. 文藝爭鳴. 2010(21)
[3]感興傳統(tǒng)面對生活-文化的物化——當代美學的一個新課題[J]. 王一川. 文藝爭鳴. 2010(13)
[4]美學與藝術向日常生活的回歸——兼論杜威與“日常生活審美化”的理論淵源[J]. 高建平. 文藝爭鳴. 2010(09)
[5]日常生活審美化與審美日常生活化——試論“生活美學”何以可能[J]. 劉悅笛. 哲學研究. 2005(01)
[6]生活美學——一種立足于大眾文化立場的現(xiàn)實主義思考[J]. 薛富興. 文藝研究. 2003(03)
本文編號:3215111
【文章來源】: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46(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一、倡導自然:“隨物賦形”的自在之意
二、追求風雅:“寓意于物”的自得之趣
三、注重心性:“超然物外”的自由之境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美學轉(zhuǎn)型與生活美學新范式[J]. 王確. 哲學動態(tài). 2013 (01)
[2]美學走向生活:“有機生成論”城市美學[J]. 曾繁仁. 文藝爭鳴. 2010(21)
[3]感興傳統(tǒng)面對生活-文化的物化——當代美學的一個新課題[J]. 王一川. 文藝爭鳴. 2010(13)
[4]美學與藝術向日常生活的回歸——兼論杜威與“日常生活審美化”的理論淵源[J]. 高建平. 文藝爭鳴. 2010(09)
[5]日常生活審美化與審美日常生活化——試論“生活美學”何以可能[J]. 劉悅笛. 哲學研究. 2005(01)
[6]生活美學——一種立足于大眾文化立場的現(xiàn)實主義思考[J]. 薛富興. 文藝研究. 2003(03)
本文編號:321511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3215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