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情理之辨的異相美學取向
發(fā)布時間:2020-09-28 17:12
明清時期的情理之辨主要表現(xiàn)為情感美學觀與理性美學觀的歧異,兩者分別標示了以情為本、抒情求美和情理融合(以理為主)、美善相兼的不同美學取向。
本文編號:28290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長義;;試論葉燮的理性美學觀[J];學術月刊;1991年11期
2 黃南珊;二袁性靈論的情感美學蘊涵[J];人文雜志;1997年06期
3 黃南珊;明清怨憤著書說的三維審美機制[J];貴州社會科學;1998年03期
4 黃南珊;言志、抒情路向的分型確立──先秦情理美學觀闡解[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98年01期
5 黃南珊;以理為宗 以實為式──論翁方綱的理性美學觀[J];人文雜志;1999年05期
6 黃南珊;以理為本 以明理為宗——清代理性美學觀論[J];社會科學輯刊;1999年05期
7 黃南珊;情依于理 情理交至——葉燮理性美學觀新解[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5期
8 黃南珊;以理為宗 以實為式——論翁方綱的理性美學觀[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9 黃南珊;明清文論情理之辨的把握方式和精神特色[J];沈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10 黃南珊;明清時期情理之辨的異相美學取向[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本文編號:282904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829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