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美學“真”范疇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B83-0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姜競;;淺論中國古典美學中的混沌美學[J];戲劇之家;2018年32期
2 李彩霞;;論中國古典美學發(fā)展過程中儒家美學的重要地位[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7年05期
3 劉則君;;試分析中國古典美學的思維方式和現(xiàn)代意義[J];青年文學家;2016年35期
4 馬莘梓;;中國古典美學思想在當代——以中國當代藝術為例[J];翠苑(民族美術);2017年01期
5 黃淑卿;洪嘉琳;;藝術美學中關于中西美學的淺析[J];明日風尚;2017年13期
6 耿建;;中國古典美學思想的“象”思維探析[J];北方文學;2017年08期
7 胡雨溪;;中國古典美學的形而上旨趣[J];青年文學家;2017年20期
8 時露露;;以古典園林精華“曲水流觴”為例淺談中國古典美學[J];藝術品鑒;2017年10期
9 杜寒風;《中國古典美學舉要》[J];文藝研究;2002年04期
10 陳望衡;論中國古典美學中的“真”[J];學術月刊;199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姚文放;;中國古典美學中的生態(tài)烏托邦思想[A];當代生態(tài)文明視野中的美學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姚文放;;中國古典美學的創(chuàng)新意識[A];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06年
3 姚文放;;中國古典美學的創(chuàng)新意識[A];城市文化與藝術審美[C];2008年
4 王朝元;;象之源流與象外之象[A];東方叢刊(2002年第3輯 總第四十一輯)[C];2002年
5 劉桂榮;;回顧與反思——中國古典美學現(xiàn)代性建設十年[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6 楊江濤;;詩維的向度[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本報記者 查建國 仝薇;開啟中國古典美學研究新思路[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年
2 本報記者 蘇培;重新定位中國古典美學精神[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
3 鄧軍海;中國古典美學研究亟須解決的三個問題[N];光明日報;2007年
4 吳建民;中國古典美學的精髓[N];北方經(jīng)濟時報;2003年
5 詹杭倫;情景交融[N];人民政協(xié)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聰發(fā);中國古典美學清范疇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平虎;中國古典美學“真”范疇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9年
2 彭科技;中國古典美學距離觀“遠”之研究[D];暨南大學;2018年
3 梁蓓;中國古典美學的靈性傳統(tǒng)[D];陜西師范大學;2018年
4 孫紅;中國古典美學空間思想內容探微[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7年
5 何世劍;中國古典美學“麗”范疇論[D];南昌大學;2005年
6 黃芳;釋“空白”—中國古典美學中的一個潛范疇[D];曲阜師范大學;2008年
7 趙彥輝;中國古典美學之“空”范疇研究[D];暨南大學;2013年
8 原菲;王充的“元氣論”及其對中國古典美學的影響[D];黑龍江大學;2014年
9 王婷婷;中國古典美學中“拙”的美學闡釋[D];暨南大學;2013年
10 圣靜;中國古典美學范疇“清”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79880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798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