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移情說”物我關(guān)系差異探源
發(fā)布時間:2017-03-27 16:10
本文關(guān)鍵詞:中西方“移情說”物我關(guān)系差異探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移情說”作為美學中的一個重要范疇,一直以來是中西方美學研究的重要理論學說。朱光潛先生在《文藝心理學》一書中曾經(jīng)提到有人拿美學上的移情作用和生物學上的天演說相比,其實,“差不多一切美學上的問題都可以拿它(移情說)來解答”。自從“移情說”產(chǎn)生之日起,就有很多美學家對其進行過不同層面的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很多優(yōu)秀成果!耙魄椤边@一古老而又年輕的美學概念具有經(jīng)久不衰的生命力。對于“移情說”的研究,西方研究者多集中于移情問題的哲學、美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系統(tǒng)化研究,而中國的研究者則在吸收西方學者研究的基礎(chǔ)之上,開始著眼于中西方“移情說”的比較研究。但就二者比較而言,多是整體性比較,涉及到“移情說”的方方面面,紛繁雜亂,莫衷一是。而至于差異原因的探討,雖然是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問題,但大都停留在“二元對立”與“天人合一”文化差異追問的中途,并未將“二元對立”與“天人合一”給予終極回答!岸獙αⅰ迸c“天人合一”是否是足以概括二者區(qū)別的真正根源所在,二者差異的背后是否存在著“大同”,還有待進行研究。本文試圖在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之上,追蹤中西方文化“不同”背后的“大同”,找尋到“物—我”關(guān)系差異背后的文化淵源——“合”:“天人合一”與“神人合一”。無論是“天人合一”還是“神人合一”,二者所“合”之“一”即是中西方文化共有的“道”理源泉。
【關(guān)鍵詞】:中西方 移情說 物我關(guān)系 差異 探源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B83-0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論8-12
- 第一章 西方文化中的“移情說”12-21
- 1.1 西方文化中的“移情說”概觀12-17
- 1.2 西方文化中的“移情說”中“物”與“我”的含義17-19
- 1.2.1 “物”的含義17-18
- 1.2.2 “我”的含義18-19
- 1.3 西方文化中的“移情說”的物我關(guān)系19-21
- 第二章 中國文化中的“移情說”21-29
- 2.1 中國文化中的“移情說”概觀21-25
- 2.2 中國文化中的“移情說”中“物”與“我”的含義25-27
- 2.2.1 “物”的含義25-26
- 2.2.2 “我”的含義26-27
- 2.3 中國文化中的“移情說”的物我關(guān)系27-29
- 第三章 中西方“移情說”物我關(guān)系差異辨析29-38
- 3.1 差異所在29-32
- 3.1.1 物我的“平等”與“不平等”29-31
- 3.1.2 物我“同一”的分歧31-32
- 3.2 中國的“天人合一”與西方的“神人合一”32-38
- 3.2.1 “天人合一”的中國文化33-35
- 3.2.2 “神人合一”的西方文化35-38
- 結(jié)束語38-39
- 參考文獻39-42
- 附錄42-43
- 致謝4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傳霞;;興與移情的比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7期
2 車文麗;;莊子“物化”論與西方“移情”說之比較[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3 覃光文;審美移情作用探源[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5期
4 牛芙珍;“身與物化”與“以天合天”——莊子審美心理學中的移情說和距離說[J];渤海學刊;1995年01期
5 胡建次;試論天人合一思想的本質(zhì)特征[J];楚雄師專學報;1998年04期
6 黃元;圓融、統(tǒng)一、和諧──“天人合一”隨想[J];東方藝術(shù);1995年02期
7 董曄;論審美中的移情現(xiàn)象[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8 王利紅;天人合一與天人相分——中西方哲學思想的比較[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S2期
9 胡健;;比德說與移情說——比較美學札記[J];固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年04期
10 許婉璞;簡論先秦哲學中“天人合一”思想的不同境界[J];貴州社會科學;1998年05期
本文關(guān)鍵詞:中西方“移情說”物我關(guān)系差異探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7064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70641.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