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美學論文 >

當代中國美學的歷史與現(xiàn)狀——中國實踐論美學問題發(fā)展史

發(fā)布時間:2019-10-13 02:52
【摘要】:文章從梳理問題入手,認為實踐美學的發(fā)展所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關于社會與個體、物質(zhì)與精神的沖突;關于積淀與突破、理性的凝聚與感性的超越的矛盾;關于回歸心理本體與超越實踐美學的論爭等。文章指出,中國實踐美學發(fā)展的關鍵,在于從理論視點和價值根基兩方面深入發(fā)掘和闡釋馬克思主義“實踐本體”的整體內(nèi)涵和現(xiàn)代意義,以從根本上解決當代美學發(fā)展的理論基礎問題。
【作者單位】: 陜西師大中文系
【分類號】:B83-0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世德;;劉再復論李澤厚美學思想的重大意義——讀劉再復新著的心得體會[J];美與時代(下);2011年07期

2 趙士林;;略論“情本體”[J];哲學動態(tài);2011年06期

3 陳德獻;;理性與超越:李澤厚美學視閾中的儒道互補[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4 曹謙;;論“實踐存在論美學”的馬克思主義性質(zhì)——以“實踐”概念為中心[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5 夏中義;;青年馬克思與中國第一次“美學熱”——以朱光潛、蔡儀、李澤厚、高爾泰為人物表[J];文學評論;2011年05期

6 陳德獻;;李澤厚美學思想中的儒道互補[J];湖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7 李翔;;讀李澤厚《中國美學史》[J];美術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8 宋偉;;現(xiàn)代性歷史境況中的中西方美學問題[J];文藝爭鳴;2011年15期

9 代迅;;審美態(tài)度的恰當性:中國當代美學的自然美[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1年04期

10 周軍偉;;當代老子美學研究的方法論反思——基于美學史的考察[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龔舉善;;轉(zhuǎn)型期美學的現(xiàn)代化行程[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張偉;;認識論·實踐論·本體論——論當代中國美學研究思維方式的嬗變與發(fā)展[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孫盛濤;;詹姆遜與李澤厚:中、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個案比較[A];美學在中國與中國美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宋妍;;對李澤厚“人的自然化”與“情本體”的質(zhì)疑[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王偉;;從經(jīng)典化到大眾化——李澤厚“美的歷程”[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楊平;;“審美代宗教”說的文化意義[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7 汪濟生;;是相映生輝之作,還是自相抵牾之筆?——評實踐美學的孿生概念“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A];全國第三屆生態(tài)美學會議論文集[C];2004年

8 ;中華全國美學學會第二屆理事會[A];中華全國美學學會第二屆年會簡報[C];1983年

9 ;全國美學會議繼續(xù)討論美的本質(zhì)等問題并舉行西方美學座談會[A];中華美學學會第一次全國美學會議簡報[C];1980年

10 宛小平;;朱光潛美學思想的當代意義[A];中華美學學會第六屆全國美學大會暨“全球化與中國美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舒平;一代啟蒙者的悲劇情結(jié)[N];中國圖書商報;2000年

2 上海市美學學會 劉陽 整理;當代美學,,不能破壞性大于建設性[N];社會科學報;2007年

3 李希凡;一種新美學發(fā)展觀的執(zhí)著探索[N];中國文化報;2008年

4 王毅 傅曉微;“充實之謂美”是儒家美論么?[N];文藝報;2005年

5 傅國涌;美學一樣能直面生活[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6年

6 本報記者 潘欣信;美學何處尋?[N];美術報;2010年

7 本報特約記者 楊玉娟;世界美學大會與中國[N];中華讀書報;2010年

8 山東大學文學院 程相占;新世紀中國美學一瞥[N];社會科學報;2005年

9 記者 韓曉玲;執(zhí)著追求“精神的美”[N];湖北日報;2011年

10 陜西師大文學院 李西建;消費時代的審美[N];社會科學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時紅;實踐論美學在中國[D];浙江大學;2011年

2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領域[D];西南大學;2011年

3 楊廟平;《巴黎手稿》與當代中國美學理論形態(tài)建構[D];四川大學;2007年

4 劉廣新;李澤厚美學思想述評[D];浙江大學;2006年

5 陳全黎;現(xiàn)代性的美學話語:批判理論與實踐美學[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6 張弓;歷史視野中的實踐美學[D];復旦大學;2007年

7 董宏;蔡儀美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8 周維山;馬克思《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與中國當代美學[D];山東大學;2007年

9 成聯(lián)合;崇高的面相——審美形態(tài)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10 石長平;劉綱紀實踐本體論美學思想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仁金;康德與李澤厚:西方美學中國化個案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2 羅華;李澤厚美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3 張暉;論李澤厚的“情感本體論”[D];蘇州大學;2010年

4 陸肖智;李澤厚后期美學思想的重心轉(zhuǎn)移[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5 施依秀;李澤厚學術思想初探[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6 趙炯俊;試論李澤厚“情感本體”美學思想[D];山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譚佳;李澤厚的人生論美學思想[D];四川師范大學;2003年

8 喬東義;李澤厚實踐美學思想論要[D];安徽師范大學;2004年

9 陳惠娟;尋回失落的情感天地[D];浙江師范大學;2010年

10 周海燕;人性結(jié)構及審美在人性建設中的作用[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54842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4842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338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