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體與意向之間的探索──論現(xiàn)象學影響下的英伽爾登美學研究
[Abstract]:In this paper, Ingherden is to study the literature and art works in order to solve the crisis between the main body and the intention in the phenomenology, and the result of his thinking has put him on the road of aesthetic research. He established the art ontology with the principle of phenomenology: further, using the method of phenomenology intentionality, the process of art recognition is discussed.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phenomenology, the later-term Ingaden regarded the aesthetic value as the core of the aesthetic study, and tried to establish a phenomenological basis for it.
【作者單位】: 蘭州大學哲學系
【分類號】:B83-069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克汀;胡塞爾現(xiàn)象學是對現(xiàn)代自然科學發(fā)展的反動[J];哲學研究;1980年03期
2 Ю.К.麥里維爾;王克千;;現(xiàn)象學[J];國外社會科學文摘;1980年03期
3 G·庫恩;E·維德斯基;雷葉文;;馬克思主義和現(xiàn)象學波蘭國際會議[J];國外社會科學文摘;1980年05期
4 羅克汀;評現(xiàn)象學的人道主義[J];哲學研究;1983年11期
5 布堅科;趙承先;;實證主義派和現(xiàn)象學派在語言社會學中的接近[J];國外社會科學文摘;1983年05期
6 A. A. 古謝伊諾夫;許第虎;;現(xiàn)象學的價值倫理學批判[J];世界哲學;1983年02期
7 張勁旭;現(xiàn)象學與文學和文學批評[J];文藝評論;1986年04期
8 劉韻涵;梅洛—龐蒂的現(xiàn)象學美學[J];文藝研究;1986年05期
9 P.拉斯曼 ,亦舟;現(xiàn)象學[J];國外社會科學;1986年02期
10 寬恒;張慶熊;;胡塞爾論圖畫和意向的對象[J];國外社會科學文摘;1986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戴麗君;王平;;放射性勘查油田的新依據(jù)——鉆孔中放射性異常模式[A];1992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八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1992年
2 大衛(wèi)·阿普特;郭紀;;發(fā)展的政治學的詳細規(guī)劃[A];社會變革比較研究——近代中國社會變革國際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87年
3 陳劍杰;孫鈞;林俊德;;深埋巖石洞室受爆炸應力波作用的破壞效應[A];第七屆全國巖石動力學學術(shù)會議文集[C];2000年
4 王維勛;;個體欲望分析在心理治療中的應用探討[A];山東省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二屆學術(shù)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選編[C];2001年
5 高秉江;;從現(xiàn)象學的角度直觀人的觀念論和生存論[A];人學與現(xiàn)代化——全國第三屆人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6 陳維振;吳世雄;;有關(guān)范疇本質(zhì)和語義模糊性的再認識[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2年會論文集[C];2002年
7 張廷國;;重建“自然的形而上學”——試論現(xiàn)象學的自然觀[A];全國“形而上學與反形而上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8 張慶熊;;良知、責任感、內(nèi)疚感——對道德意識的一種現(xiàn)象學的分析[A];“哲學的趨向—中美學者的對話”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9 潘光花;;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主要觀點研究[A];山東心理學會第十屆學術(shù)會議論文提要匯編[C];2002年
10 呂微;;前言:從“我們和他們”到“我與你”[A];民間文化青年論壇第一屆網(wǎng)絡(luò)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周濂;重見天日的生活[N];中國圖書商報;2000年
2 吳元邁;走辯證整合研究之路[N];文藝報;2000年
3 鄧曉芒;學術(shù)評議要有分寸[N];中華讀書報;2000年
4 馬寅卯;哲學眼里的科學[N];中華讀書報;2000年
5 鄧曉芒;再談學術(shù)評議的分寸[N];中華讀書報;2000年
6 本報記者 趙晉華;世紀之交文學圈內(nèi)學者做什么(之二)[N];中華讀書報;2000年
7 張節(jié)末;中國美學史研究法三題[N];光明日報;2001年
8 尚杰;薩特后的法國哲學[N];人民政協(xié)報;2001年
9 葉舒憲;作為文化問題de身體[N];中國圖書商報;2001年
10 唐文明;范疇的“運用”與中國哲學的“盤活”[N];中國圖書商報;200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春;審美知覺研究[D];暨南大學;2003年
2 劉翠;人的生存本體論結(jié)構(gòu)[D];黑龍江大學;2003年
3 朱耀平;海德格爾與現(xiàn)象學的本體論轉(zhuǎn)向[D];復旦大學;2003年
4 吳奇;知識觀的演變[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余慧元;一種“純粹”的經(jīng)驗如何可能?—胡塞爾現(xiàn)象學經(jīng)驗問題的擴展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6 張堯均;隱喻的身體—梅洛—龐蒂的身體現(xiàn)象學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7 徐英瑾;維特根斯坦哲學轉(zhuǎn)型期中的“現(xiàn)象學”之謎[D];復旦大學;2004年
8 林丹;王陽明哲學的現(xiàn)象學解讀[D];北京大學;2005年
9 李元;加繆新人本主義哲學探要[D];復旦大學;2005年
10 王海鋁;意境的現(xiàn)代闡釋[D];浙江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元;論胡塞爾的“生活世界”概念[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2 韓連慶;論海德格爾對《純粹理性批判》的現(xiàn)象學解釋[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3 李革新;返回存在之源[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4 李冬冰;走在理性批判的迷宮里[D];安徽大學;2001年
5 葉元輝;從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反思心理學的對立與整合[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6 郭繼寧;奧秘與虛無[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7 張大為;存在與語言[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8 宋中良;運動員在訓練與競賽中的意志困難及堅持策略[D];北京體育大學;2002年
9 張斌;現(xiàn)代哲學、美學影響下的西方景觀設(shè)計解讀[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3年
10 徐振軒;海德格爾存在論技術(shù)觀研究[D];安徽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50576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05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