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實踐美學和后實踐美學的評價及其論爭——從對立、排斥走向對話、匯通之三
[Abstract]:As one of the important achievement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esthetics, practical aesthetics and newly rising post-practical aesthetics have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aesthetic circles.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many scholars outside the two schools are also very concerned about this debate, and have expressed good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views of the two schools and their debates. The neutral position easily makes them jump out of the board, more objective, more detached to see the gains and losses of both sides of the debate. Among them, the ideas they provide-combined theory, reasonable reference to aesthetic ideological resources and so on-are very targeted and valuable. To overcome its antagonism, defects and common development is also a problem that both sides must face. The commentators believe that practical aesthetics is the contribution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to the aesthetics of the world, although it has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imes and its own,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development. Post-practical aesthetics does point out the weaknesses of practical aesthetics, and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overcoming these weaknesses, but its own existing problems also need to be seriously faced up to. Both of them should face the complex aesthetic reality, establish the problem consciousness, absorb the strengths of each other and other aspects, face up to their own weaknesses, and combine the problem consciousnes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bject, so as to improve themselves and develop themselves.
【作者單位】: 中國藝術研究院
【分類號】:B8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閻國忠;關于審美活動———評實踐美學與生命美學的論爭[J];文藝研究;1997年01期
2 張立斌;實踐論、后實踐論美學的悖立與會同[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4期
3 張立斌;實踐論、后實踐論與美學的重建[J];學術月刊;1996年03期
4 易中天;走向“后實踐美學”,還是“新實踐美學”——與楊春時先生商榷[J];學術月刊;2002年01期
5 張玉能;實踐美學:超越傳統美學的開放體系[J];云夢學刊;2000年02期
6 貽凡;尋求美學本體研究的新境界——“世紀之交的中國美學”學術討論會綜述[J];哲學動態(tài);1997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志榮;實踐論美學的發(fā)展歷程[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2 喬東義;李澤厚實踐論美學的問題與反思[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3 栗永清;;美學“邏輯起點”芻議——兼論實踐美學與后實踐美學關于邏輯起點問題之爭[J];北方論叢;2009年04期
4 張黔;心理化——實踐美學發(fā)展的一條線索[J];濱州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5 徐慶博;;美學對象問題研究30年[J];濱州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6 盧秉利;;實踐美學的哲學語境分析[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7 李占偉;;中國當代美學發(fā)展出路獻芹——從實踐、后實踐美學之爭談起[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8 黃斌;;論《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和當代實踐美學[J];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9 孫鶴;;文化視域中的城市精神問題研究[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10 陳明兆,鄧也穆;中國當代美學重建的三個理論支點——“社會關系論美學”芻議[J];東北師大學報;1997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汪濟生;;建設能夠直面經驗、介入實踐、前瞻未來的美學——關于當前及未來美學學科建設與發(fā)展策略的思考之一[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李丕顯;;后實踐美學析疑[A];時代與思潮(7)——20世紀末的文化審視[C];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趙周寬;后形而上學與美學[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季芳;實踐美學的生態(tài)維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3 劉廣新;李澤厚美學思想述評[D];浙江大學;2006年
4 胡友峰;康德美學中自然與自由觀念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5 陳全黎;現代性的美學話語:批判理論與實踐美學[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6 黃健云;“特殊”與美感[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7 石長平;劉綱紀實踐本體論美學思想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譚佳;李澤厚的人生論美學思想[D];四川師范大學;2003年
2 喬東義;李澤厚實踐美學思想論要[D];安徽師范大學;2004年
3 許冰;審美教育在生命和諧發(fā)展中的意義及其實施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4 梁玉水;實踐美學與認知美學作為科學研究綱領——拉卡托斯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與當代中國美學狀況闡釋[D];吉林大學;2004年
5 杜曉沫;當代中國審美發(fā)生研究述評[D];吉林大學;2006年
6 羅曼;探索美學發(fā)展的新路徑[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6年
7 羅金成;李澤厚、朱光潛實踐美學比較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8 劉立華;別爾嘉耶夫末世論思想探析[D];黑龍江大學;2006年
9 李芳;二維視野中的蔣孔陽美學[D];南昌大學;2007年
10 王雅芬;當代中國女性意識問題的研究[D];吉林農業(yè)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龐學銓;;也談實踐唯物主義的幾個問題[J];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04期
2 張玉能;當代中國美學應該高揚人文精神[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1期
3 劉道鏞;江德興;魯品越;;論對實踐觀的三種理解[J];教學與研究;1992年06期
4 董武清;;關于實踐的本質及其深層含義[J];教學與研究;1993年02期
5 張玉能;堅持實踐觀點,發(fā)展中國美學——與楊春時同志商榷[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4年04期
6 王岳川;后現代主義文化與價值反思[J];文藝研究;1993年01期
7 李澤厚;王德勝;;關于哲學、美學和審美文化研究的對話[J];文藝研究;1994年06期
8 楊春時;走向“后實踐美學”[J];學術月刊;1994年05期
9 楊春時;烏托邦的建構與個體存在的迷失——李澤厚《第四提綱》質疑[J];學術月刊;1995年03期
10 馮契;智慧的探索——《智慧說三篇》導論[J];學術月刊;1995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友生;陳曉燕;;論道德信仰的實踐意蘊[J];滁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2 宋銀麗;圖雅;;淺議馬克思關于人的類本質思想[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7期
3 趙志浩;;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研究的方法論意義[J];鄭州輕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4 李卓凌;;從勞動的視角看馬克思哲學的變革[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年14期
5 林劍;;論真、善、美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統一[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1年01期
6 司曉莉;對實踐合目的性合規(guī)律性的再思考[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3期
7 王麗娜;;價值論維度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統一[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8 陳靜;;心理史學方法與唯物史觀關系探討[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0年08期
9 黃戈;;淺談音樂欣賞[J];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18期
10 徐一飛,周克武;社會規(guī)律主體性與客觀性的辯證統一[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蔣英;;科普參觀實踐活動對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啟示[A];開拓科技育人之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輔導員教師論文集[C];2005年
2 陳國慶;;基于創(chuàng)建國際一流水電廠的現代化管理體系建設與實踐[A];中國南方十三。ㄊ小^(qū))水電學會聯絡會暨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杜亞娜;趙西彥;;建筑工程勘察設計招投標的實踐[A];七省市第八屆建筑市場與招標投標優(yōu)秀論文集[C];2007年
4 楊爍;;在科學探究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青少年[A];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業(yè)發(fā)展(B卷)——第七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論壇文集[C];2010年
5 黃薇;;與茶結緣的日子[A];茶香鋪就成長路——小茶人十周年紀念冊[C];2003年
6 劉強;;超越實踐美學在生命美學基礎上開拓發(fā)展[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李淑葆;;實踐活動與口語交際[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年
8 ;豐富影視資源 開展實踐活動[A];全國中小學生影視教育工作座談會交流材料匯編[C];1999年
9 高長海;;人文地理實踐活動整體優(yōu)化的研究與實踐[A];地理學核心問題與主線——中國地理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暨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tài)與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慶典論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張愉;謝均;;課外科技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探討[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16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陸一波邋見習記者 陳璽撼;深化先行先試 發(fā)揮“兩個作用”[N];解放日報;2008年
2 記者 蔡冬梅 實習生 李江華 王蕾;人大機關舉辦學習實踐活動交流會[N];內蒙古日報(漢);2008年
3 ;深化學習實踐活動 著力破解發(fā)展難題[N];人民日報;2008年
4 薛惠娟;深化學習實踐活動 推動當前各項工作[N];河北經濟日報;2008年
5 記者顧彬;我州對自治區(qū)黨委、政府領導班子學習實踐活動整改落實方案進行測評[N];昌吉日報;2009年
6 首席記者朱麗華;堅持科學發(fā)展 把握目標要求 鞏固擴大成果 推動學習實踐活動不斷取得新的扎實成效[N];盤錦日報;2009年
7 蒲曉霞;隴南市直衛(wèi)生系統學習實踐活動開局良好[N];隴南日報;2009年
8 實習生 王倩;市委組織部召開學習實踐活動動員會[N];固原日報;2009年
9 記者 陳文寶;我市學習實踐活動指導檢查扎實有效[N];張掖日報;2009年
10 小浪底樞紐建設管理局;把學習實踐活動的成果 轉化為推進全局科學發(fā)展的不竭動力[N];中國水利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美群;和諧文化論[D];武漢大學;2008年
2 李秀梅;清朝統一準噶爾史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3 方旭光;政治認同的基礎理論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4 陳曦;赫茨爾及其政治猶太復國主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于曉權;馬克思幸福觀的哲學意蘊[D];吉林大學;2008年
6 賀平海;論自尊與自由[D];上海大學;2010年
7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8 潘宇鵬;科西克《具體的辯證法》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9 賈麗民;邏各斯與人的生命[D];吉林大學;2009年
10 李俊文;社會存在本體論[D];黑龍江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元宏德;探索幸福之路[D];吉林大學;2008年
2 曹金枝;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3 李錦云;淺析史量才的報業(yè)思想及實踐[D];武漢大學;2005年
4 廖為海;英國綠色學校及其實踐活動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5 張國棟;制度創(chuàng)新與科技創(chuàng)新[D];山東大學;2006年
6 羅昕;多元智能理論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7 湯慶博;馬克思主義哲學視域下的幸福問題[D];吉林大學;2008年
8 張昆;羅爾斯頓自然價值論批判[D];蘇州大學;2009年
9 白絮飛;開展地理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綜合能力[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10 劉文潔;普通高校開展音樂劇教學實踐活動的初步思考[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48327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83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