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方法略論
[Abstract]:Aesthetic method has the character of cross discipline, and forms a comprehensive system,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acceptance, birth, extension of philosophy, horizontal absorption system, sublima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 and so on. The unity of history and logic belongs to the advanced level of aesthetic method, which standardizes aesthetic thinking from thinking route, direction and mode, 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dialectical movement, and to reveal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 law. The historical trajectory of change. From abstract to concrete and comparative aesthetics is also a high level of aesthetic methods.
【作者單位】: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山東大學中文系
【分類號】:B83-0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艾斐;論馬克思的“藝術(shù)生產(chǎn)”理論及其美學方法的歷史價值與現(xiàn)實意義[J];民族藝術(shù)研究;1988年03期
2 艾斐;論馬克思的“藝術(shù)生產(chǎn)”理論及其美學方法的歷史價值與現(xiàn)實意義[J];運城學院學報;1988年02期
3 王德勝;美學的方法與“方法意識”——讀《美學的方法》[J];中國圖書評論;1993年02期
4 艾斐;論馬克思的“藝術(shù)生產(chǎn)”理論及其美學方法的歷史價值與現(xiàn)實意義[J];青海社會科學;1989年04期
5 張澤鴻;;“藝境”新詮——兼析宗白華美學的生命哲學傾向[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9期
6 寧海林;;美學研究方法述評[J];河北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7 陳天慶;;論“自然”是馬克思美學方法的邏輯起點[J];江蘇社會科學;1988年04期
8 徐岱;現(xiàn)象學派的美學方法[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9 馬龍潛,欒貽信;美學方法論和藝術(shù)本質(zhì)觀——從東、西方古典美學看藝術(shù)的審美本質(zhì)[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10 周均平;泰納美學方法論二題[J];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6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寧海林;托馬斯·門羅的美學研究方法述評[D];河北大學;2004年
2 孫旭芝;托馬斯·門羅東方美學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40932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09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