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美學論文 >

中西方審美文化之異同

發(fā)布時間:2018-08-17 10:10
【摘要】:中西方審美文化一以倫理政教為中心,一以宗教信仰為中心。中西方審美文化從古代到近代旨在維護倫理政治或宗教信仰的正統(tǒng)地位,現(xiàn)代以來則表現(xiàn)出反正統(tǒng)的傾向,但總的說來都表現(xiàn)出一種建立深度模式的努力。然而這種努力在當今卻被消解了,在這一點上中西方審美文化仍有區(qū)別,即一是削平了從“五四”新文化運動到新時期文學一貫倡導的“思想解放運動”這一充滿人文氣息的深度模式,一是顛覆了西方現(xiàn)代主義所致力建造的“烏托邦式新宗教”這一涌動著崇拜情緒的深度模式。當代審美文化又面臨著重大的抉擇,西方人是以思和詩為上帝的出場做準備,中國人則是以思和詩為現(xiàn)代人文精神的流布鼓與呼,這分明仍與中西方人夢縈魂牽的上述兩大中心問題保持著某種聯(lián)系
[Abstract]:Chinese and Western aesthetic culture is centered on ethics, politics and religion. The aesthetic culture of China and the West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s aims to maintain the orthodox position of ethical politics or religious belief. Since modern times there has been a tendency of anti-orthodoxy, but generally speaking, there has been an effort to establish a deep model. However, this effort has been dispelled today, and there is still a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aesthetic culture in this regard. That is, the first is to level out the "ideological liberation movement", which has been advocated consistently in the literature of the new period, from the "May fourth" new cultural movement to the "ideological liberation movement", which is full of humanistic depth. One is to subvert the "Utopian New Religion", which is built by western modernism. The contemporary aesthetic culture is faced with a great choice. The westerners prepare for the appearance of God by thinking and poetry, while the Chinese take it as the modern humanist spirit. It is clear that there is still some connection with the above two central issu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dreams
【作者單位】: 揚州大學師范學院中文系
【分類號】:B8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姚文放;中西方審美文化之異同[J];社會科學輯刊;1998年04期

2 姚文放;審美文化的歷史進程──兼論后現(xiàn)代主義對現(xiàn)代主義的通與變[J];江蘇社會科學;1997年06期

3 朱立元;應當正視的負面效應──略論市場經濟下的審美文化建設[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3期

4 吳新穎,吳岱霞;審美文化教育與人的全面發(fā)展[J];求索;2004年05期

5 張振華;試論當代審美文化的大眾傳播特征[J];學術月刊;1997年04期

6 宋新軍;社會轉型期的經濟文化和審美文化建設[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7 陳志昂;論審美文化的若干范疇[J];文藝理論與批評;1996年05期

8 劉雁琳;九十年代成人審美文化趨勢[J];中國成人教育;1997年02期

9 鄭海英;唐宋審美文化意識的嬗變──從“逸”的范疇談起[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10 常新,趙伯飛;當代中國審美文化消費化傾向的反思及其構建[J];經濟師;200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厚誠;;現(xiàn)代主義在中國的歷史命運[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2 楊安翔;;審美文化視野下的生態(tài)寫作[A];2009江蘇省美學學會年會“當代審美文化與藝術傳統(tǒng)”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駱天銀;;后現(xiàn)代主義對現(xiàn)代性的否定及其啟迪[A];中國現(xiàn)代外國哲學學會年會年會暨西方技術文化與后現(xiàn)代哲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桂強;;景觀美學的自律與他律[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會第三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陳偉;陳正勇;;20世紀早期中國流行歌曲的文學性[A];都市文化——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楊玳Z{;;消費時代大眾傳媒的審美文化特質和創(chuàng)意產業(yè)發(fā)展[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趙凌河;;新文學現(xiàn)代主義理論的發(fā)展嬗變[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屆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8 張學廣;;后現(xiàn)代主義與生態(tài)世界觀[A];中國現(xiàn)代外國哲學學會年會年會暨西方技術文化與后現(xiàn)代哲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姚文放;;新中國的三次“美學熱”[A];2009江蘇省美學學會年會“當代審美文化與藝術傳統(tǒng)”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10 楊嵐;;新世紀中國審美文化發(fā)展的六大趨勢[A];現(xiàn)代化的特征與前途——第九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 姚文放;審美文化呼喚“中國經驗”[N];社會科學報;2011年

2 晗寧;促進審美文化向現(xiàn)實拓展[N];中國文化報;2008年

3 ;在實踐中提升上海審美文化[N];社會科學報;2009年

4 本刊通訊員 李瑞雙;廬師山莊:以現(xiàn)代主義的建筑形態(tài)亮相西山[N];證券日報;2005年

5 畢會娜;新形勢下的新發(fā)展[N];文藝報;2008年

6 趙勇;審美文化與消費文化[N];中國文化報;2009年

7 王兆勝;堅守與變革[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8 陳耀成 黃燦然 譯;反對后現(xiàn)代主義及其他[N];南方周末;2005年

9 子雨;另一種評論[N];中華讀書報;2008年

10 現(xiàn)任美國加州大學啟科分校終身教授 張愛平;文學與科技的較量[N];解放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巧蘭;城市審美形象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2 譚德生;自由與控制—電子傳媒時代的審美文化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3 陳衛(wèi)華;論西方審美文化視野中的波希米亞精神[D];浙江大學;2008年

4 詹樹魁;符拉迪米爾·納博科夫:從現(xiàn)代主義到后現(xiàn)代主義[D];廈門大學;2003年

5 李顯杰;鏡像“話語”——電影修辭格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6 孔明安;仿真與技術[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董小玉;暮色中的尋找[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李梅;先秦服飾審美文化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9 方賢緒;現(xiàn)代主義文學思潮和80年代小說研究[D];蘇州大學;2003年

10 蔡春露;威廉·加迪斯小說中的熵[D];廈門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水芬;生態(tài)美學與當代中國審美文化的價值倡導及建構[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4年

2 靳雅茜;淺析后現(xiàn)代景觀中的電視審美文化[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王曉波;怎樣的日常生活,如何審美化[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游建榮;消費時代的意義生產[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5 楊秀敏;論當下中國流行音樂的新趨勢[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黃晶晶;審美文化視野中的電視劇藝術[D];廈門大學;2008年

7 劉強;中國當代審美文化下的張藝謀電影[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8 盧寧;賽博空間里的審美范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9 黃莉;論王家衛(wèi)電影的后現(xiàn)代主義特色[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10 張璐;陜西扶風法門寺秘色瓷視覺文化研究[D];西北大學;2009年

,

本文編號:218727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18727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4f2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