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的三維視界─—兼論美學體系的建構
本文選題:現象學 + 審美形式 ; 參考:《文史哲》1994年05期
【摘要】:美學的人生視界是從本體論的最深層次透視人類審美的終極根據,,它要追問人為什么需要審美,也就是審美活動的根源何在的問題,美學的情感視界是從現象學的角度透視審美活動的意向構成機制,它要追問人如何進行審美,也就是審美活動如何發(fā)生的問題;美學的形式視界是以符號學的角度來確定審美的形式特質,它要追問審美活動何以具有主體間性,也就是美感的普遍有效性如何實現的問題。通過這三維視界的層層疊加和彼此轉換,我們似乎可以發(fā)現并建立一個完整而有機的美學體系。
[Abstract]:The life horizon of aesthetics is the ultimate basis of human aesthetics from the deepest level of ontology. It asks why people need aesthetics, that is, the root of aesthetic activities. The emotional horizon of aesthetics is to probe into the mechanism of intention composition of aesthetic activ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enomenology, and it asks people how to aesthetic, that is, how aesthetic activities occur. The formal horizon of aesthetics is to determine the formal characteristics of aesthe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iotics. It asks why aesthetic activities have inter-subjectivity, that is, how to realize the universal validity of aesthetic sense. Through the superpos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horizon, we can find and establish a complete and organic aesthetic system.
【作者單位】: 陜西師大中文系
【分類號】:B83-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彭鋒;作為哲學方法論的美學[J];哲學研究;2002年03期
2 班秀萍;現象學美學的現代審視[J];江西社會科學;2001年08期
3 楊春時;;實踐烏托邦再批判——答張玉能先生[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4 李醒塵;審美的復雜性問題[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5 ;Art[J];中學生英語(初中版);2008年Z1期
6 遲翔;;臺灣木雕藝術審美談[J];價值工程;2010年02期
7 孔建英;民族性·現代性·科學性──評郁沅、倪進的《感應美學》[J];湖北社會科學;2001年05期
8 董學文;關于馬克思恩格斯美學思想研究的幾個問題[J];文藝理論與批評;1987年05期
9 孟憲明;對中西美學思想的嬗變及其方法論的思考[J];培訓與研究-湖北教育學院學報;1994年01期
10 李建國;《審美要論》──充滿新的活力的美學專著[J];湖南社會科學;199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安華;;美學與高科技時代[A];春華秋實——江蘇省美學學會(1981—2001)紀念文集[C];2001年
2 胡健;;理學與美學札記[A];海峽兩岸論朱熹——紀念朱熹誕辰865周年暨朱熹對中國文化貢獻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5年
3 胡經之;;超越古典[A];“新中國文學理論五十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4 羅益民;;性別倫理美學: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批評的新方向[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劉成紀;;重新認識中國當代美學中的自然美問題[A];全國第三屆生態(tài)美學會議論文集[C];2004年
6 曹延;;漫議編排規(guī)范化與編輯審美[A];學報編輯論叢(第三集)[C];1992年
7 范藻;;美學 怎樣面對電視文化的時代挑戰(zhàn)[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8 閔南萍;;語言學、美學與護理心理學的關系[A];全國外科護理學術會議暨專題講座論文匯編[C];2000年
9 楊玉東;;精品科技期刊審美價值構成原則分析[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3年
10 王鵬周;;樹、山、水:布依民族主體間性審美特質[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韓德信;生態(tài)美學——美學轉型的一種嘗試[N];文藝報;2004年
2 本報記者 程潔;回歸實事:政治的美學之維[N];社會科學報;2003年
3 何樹彬;“在家上學”挑戰(zhàn)歐美學校教育[N];文匯報;2004年
4 青敏;德固賽的安全美學[N];中國質量報;2003年
5 張黔;物象美學的理論基礎[N];光明日報;2003年
6 劉晗 禹建湘 肖鷹 簡德彬 王岳川 張建永 張法;鄉(xiāng)土美學筆談[N];文藝報;2005年
7 豐書;電影的美學世界[N];中華讀書報;2003年
8 本報記者 丁明豪;生活家靠美學營銷實現產業(yè)突圍[N];中國企業(yè)報;2010年
9 崔衛(wèi)平;美學乃倫理之母[N];北京日報;2003年
10 崔衛(wèi)平;美學乃倫理之母[N];中國郵政報;2004年
本文編號:208122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081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