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現代“美育轉向”與21世紀中國美育發(fā)展
本文選題:美育轉向 切入點:中國美育 出處:《學術月刊》2002年05期
[Abstract]:......
【作者單位】: 山東大學文藝美學研究中心
【分類號】:B83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道先,侯曙芳;試論工科院校大學生的審美教育[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2 王德巖;當代中國的社會變化與高校美育[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2002年04期
3 曾耀農;論影視的審美教育功能[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4 張楚廷;全面發(fā)展實質即個性發(fā)展——重溫馬克思全面發(fā)展學說的啟示[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年02期
5 朱瑛;;現代體育與城市形象建設[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年08期
6 高娜;論審美判斷的人文意蘊[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7 楊釩;王哲民;;消解與重構:電子媒介對審美文化的影響[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02期
8 郝敬波;新寫實話語中的浪漫呢喃——重讀池莉的人生三部曲[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4年01期
9 李建華,袁建輝;時尚導向的道德詢究[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10 戴四新;論當代大學生人格的培養(yǎng)[J];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魯定元;文學教育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2 劉徐湘;論教師教學生活的智慧[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3 肖偉勝;現代性困境中的極端體驗[D];南京大學;2003年
4 徐林祥;鏡與日:劉熙載文藝美學思想研究[D];揚州大學;2006年
5 陳晨;現代人文視野中的鄉(xiāng)土體驗與文學想像[D];山東大學;2006年
6 談鳳霞;“人”與“自我”的詩性追尋[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7 李曉冬;感性智慧的思辨歷程[D];中央音樂學院;2006年
8 駱秉全;美與和諧[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9 徐波鋒;教育的審美價值[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10 羅湘林;村落體育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齊凌云;審美教育與人的全面發(fā)展[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1年
2 唐兵;近百年中國美育觀念演變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3 何金俐;論藝術理性精神[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4 岳友熙;人類精神的諾亞方舟[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5 何玉蔚;論弗·吾爾夫的人格沖突與整合及其在創(chuàng)作中的展現[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6 陳彩珍;論中小學德育的美育化[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7 談鳳霞;20世紀初中國兒童文學的審美進程(1903-1927)[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8 楊偉濤;論高職德育中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9 許冬玲;論美育對大學德育的促進作用[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10 李瓊;師生關系的審美超越[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金雅;梁啟超與中國美學的現代轉型[N];文藝報;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湯杰英;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美育發(fā)展主要區(qū)域特點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2 張建中;論陶行知的生活美育理論及其當代啟示[D];貴州大學;2007年
3 邢晉;由《美育》雜志看李金發(fā)美育思想[D];南京藝術學院;2009年
4 趙奎;當代美育理論建構的現實背景和理論基礎[D];西南大學;2010年
5 劉友洪;杜威兒童美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68339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83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