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華美學思想與佛學的關(guān)聯(lián)
本文選題:宗白華 切入點:美學思想 出處:《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1年08期
【摘要】:20世紀80年代以來,學術(shù)界一直比較重視宗白華美學思想與西方思想、中國老莊思想關(guān)聯(lián)的研究,但對其與佛學思想關(guān)聯(lián)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宗白華思想與佛學關(guān)系密切,在哲學層面,宗白華依據(jù)佛學理論來理解叔本華等西方哲學家,確立體用兼?zhèn)涞娜松^思想,關(guān)照軍事、科技等現(xiàn)實生活,佛學是其哲學思想的最高精義;在美學層面,宗白華依據(jù)佛學理論確立"同情"說、"靜照"說、"意境"說等,佛學是其美學思想的最高境界?傊,宗白華依據(jù)大乘佛學的精深義理來構(gòu)建自己的思想體系,解決他所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因此,佛學是宗白華美學思想"最深的心靈"。
[Abstract]:Since the 1980s, the academic circles hav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Zong Baihua's aesthetic thought and western thought and the thought of Laozhuang in China, but the research 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Zong Baihua's thought and Buddhist thought is not deep enough. At the philosophical level, Zong Baihua understood Schopenhauer and other western philosophers according to the Buddhist theory, established his philosophy of life with both body and use, and cared for the real life such as military affairs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ddhism was the supreme meaning of his philosophical thought. Zong Baihua established the theory of "sympathy", "quiet picture",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so on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Buddhism. Buddhism is the highest realm of his aesthetic thought. In short, Zong Baihua constructs his own ideological system based on the profound justice of Mahayana Buddhism. Therefore, Buddhism is the deepest soul of Zong Baihua's aesthetic thought.
【作者單位】: 大慶師范學院文學院;
【分類號】:B83-0;B948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葉朗;從朱光潛“接著講”——紀念朱光潛、宗白華誕辰一百周年[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5期
2 王德勝;;宗白華中西比較美學思想簡論——宗白華研究之三[J];揚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歲黎;胡曉紅;;淺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2 羅筠筠;;寫實 傳神 妙悟——宗白華先生治學三境界[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3 方國武;;從“物”的形式到“人”的形式——康德形式美論的理論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4 李春娟;;形上審美與價值同構(gòu)——方東美生命美學的本體論解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5 趙學存;;宗白華關(guān)于中西美感發(fā)生論的比較[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6 宋金亮;;從《世說新語》中再說德行與個性[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7 汪炳璋;;從“深沉雄大”至“雍容典雅”之橋——析魏晉南北朝時期造物藝術(shù)[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5期
8 李若男;張浪;;淺談禪宗思想對枯山水庭園的影響[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9 江守義;;李長之解放前的文化批評[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10 桑農(nóng);宗白華美學與瑪克斯·德索之關(guān)系[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蕭湛;;論宗白華美學的倫理學內(nèi)涵[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shè)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楊春時;;中西主體間性美學的互補:審美同情說與審美理解說[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shè)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施旭升;;陰陽與虛實:京劇藝術(shù)的辯證法[A];京劇與中國文化傳統(tǒng)——第二屆京劇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姜濤;;解剖室中的人格想象:對郭沫若早期詩人形象的擴展性考察(初稿)[A];新詩與浪漫主義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5 蔣祈楠;;翻譯目的論指導下中國古典詩詞的意象和意境美的翻譯[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及云輝;全景畫美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家成;關(guān)懷生命[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3 吳先伍;現(xiàn)代性的追求與批評[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李永春;《少年中國》與五四時期社會思潮[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5 羅顯勇;論二十世紀大陸與臺灣鄉(xiāng)土小說的母題及其文化淵源關(guān)系[D];復旦大學;2003年
6 鐘以俊;美學視野中的學校教育及其變革[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7 詹志和;佛陀與維納斯之約——近代佛學與近代美學關(guān)系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8 許龍;錢鍾書詩學思想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9 劉長庚;馬克思的感性理論與美學問題[D];復旦大學;2004年
10 劉澤民;試論實踐存在論的美學思考方式[D];復旦大學;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媛;影響譯者翻譯策略選擇的因素[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張f替,
本文編號:166636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66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