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美學在中國60年的接受史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11 11:16
本文關(guān)鍵詞:康德美學在中國60年的接受史研究
【摘要】: 伊曼努爾·康德是西方著名哲學家和美學家,德國古典哲學美學的奠基人。其美學思想在中國的接受歷程是中國當代政治文化語境曲折變化和“西學東漸”過程的縮影。在解放后直至一九七七年的意識形態(tài)批判時期,康德被作為主觀唯心主義和形式主義美學代表加以嚴厲批判。在改革開放時期,康德美學的主體性思想?yún)⑴c了中國的思想解放運動,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直至今日的二十年間,作為學院派思想家的康德顯示出了多方面的學術(shù)意義,推動了中西方美學的交流與互動。本文梳理了康德美學在中國當代60年間的傳播歷程,仔細分析了康德美學在中國的接受狀況,并在此基礎(chǔ)上對西學東漸的歷史經(jīng)驗和教訓加以總結(jié)和反思,以期為新時期中國文藝理論建設(shè)提供一份參照。
【關(guān)鍵詞】:康德 美學 接受史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外語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B83-09
【目錄】:
- 致謝4-5
- 內(nèi)容提要5-6
- Abstract6-9
- 導論9-13
- 一、研究動機與寫作思路9-10
- 二、研究方法與原則10-11
- 三、康德美學在中國60 年接受概況11-13
- 第一章 批判期1949-197713-25
- 一、康德美學在這一時期接受的歷史背景13-14
- 二、康德美學在這一時期的研究資料14-15
- 三、重要人物接受概況15-25
- 1. 蔡儀:唯物反映論基礎(chǔ)上的接受15-17
- 2. 宗白華:接受的推進和形式主義批判17-20
- 3. 朱光潛對康德美學的接受20-25
- 第二章 過渡期1977---198925-41
- 一、本時期康德美學接受的歷史背景25-27
- 二、李澤厚對康德美學的接受27-35
- 1. 李澤厚對康德美學接受的背景27-30
- 2. 李澤厚對康德美學的具體接受30-33
- 3. 李澤厚主體性美學之弊端33-34
- 4. 李澤厚對于康德美學接受之意義34-35
- 三、其他學者對康德美學的接受35-39
- 1. 趙汀陽:“先驗自我”的建構(gòu)35-37
- 2. 勞承萬:文學主體性的淵源37-39
- 四、過渡期康德美學接受研究資料39-41
- 第三章 深化拓展期1990-200941-68
- 一、本時期康德美學接受的歷史背景41
- 二、本時期康德美學研究資料匯編41-55
- 1.翻譯著作41-42
- 2. 專著42-43
- 3. 論文43-55
- 三、本時期康德美學接受具體文本分析55-67
- 1. 曹俊峰的《康德美學引論》55-60
- 2. 戴茂堂的《超越自然主義----康德美學的現(xiàn)象學闡釋》60-65
- 3. 鄧曉芒對于康德美學的闡釋65-67
- 四、小結(jié)67-68
- 結(jié)語:康德美學研究的意義以及進一步展開的可能性68-71
- 注釋71-75
- 參考書目75-76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靜;視野嬗變中的文本[D];溫州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01221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012210.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