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澂和他的藝術(shù)家幕僚
【文章頁數(shù)】:13 頁
【部分圖文】:
圖51鄧石如篆刻江流有聲斷岸千尺顧惠敏編
衣的鄧石如純以書法入畢沅幕,與其他學人社會地位差異之大導致格格不入而落落寡歡,在京師遭翁方綱排斥離京,在武漢遭錢坫質(zhì)疑其書法不合六書,因此鄧石如撰《說文字原》以授畢沅之子,正是對質(zhì)疑的回應(yīng),雖經(jīng)畢沅一再挽留,但那種學術(shù)環(huán)境與自己孤傲執(zhí)著的藝術(shù)家追求相去甚遠,道不同不相為謀,僅入幕....
圖1.吳大澂幕僚起草信札稿(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由于幕友接近地方政府的權(quán)力中心,隨幕主在某地時間長了,容易在地化,經(jīng)營自己的利益。1876年三月十六日,吳大澂在致吳承潞的信中提到,他在擔任陜甘學政期間采取的防止作弊的一些措施:現(xiàn)考西安本棚,因承差書吏皆系土著,不得不嚴行防范。兩年以來,幕友家人漸多熟悉,故附近各縣生童試卷均系自....
圖2.尹伯圜為吳大澂制全形拓(上海博物館藏)
恒軒和愙齋都是吳大澂的齋號,說明了兩位幕友為吳大澂作完畫后要請顧肇熙題。同年的五月廿九日,顧肇熙“飯后同小圃、味三赴愙齋之招,登北山,幼蘭、韻松同游。愙齋、小圃作畫,予與韻松弈一局!盵82]在這次雅集中,幕主與幕友一起揮毫,想必其樂融融。圖3.吳大澂致尹伯圜信札(麓齋藏)
圖3.吳大澂致尹伯圜信札(麓齋藏)
圖2.尹伯圜為吳大澂制全形拓(上海博物館藏)殘存的吳大澂的《北征日記》,也記載了他在吉林期間常在一個叫觀音閣的地方與友人和幕僚雅集。光是1883年五月就有三次:十一日“為余四十九初度之辰,至觀音閣謝客,葆田攜酒來會,峻峰都護及韻松、玉符、勝之偕來,余為玉符畫折扇,為峻峰都護畫紈扇....
本文編號:401682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4016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