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中國寫意人物畫的寫生
發(fā)布時間:2023-11-12 15:42
中國寫意人物畫,深深扎根于中華名族的傳統(tǒng)文化中,經(jīng)數(shù)千年的演繹和發(fā)展,形成了具有中華名族獨特的審美意識、美學思想、文化素養(yǎng)、哲學觀念、思維方式等完整的藝術體系。自魏晉顧愷之的“以形寫神”、謝赫“六法論”、張躁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及石濤的“搜盡奇峰打草稿”到齊白石的“似與不似之間”,這些經(jīng)典理論包涵了中國畫立意、氣韻、筆墨、程式、風格等一系列藝術創(chuàng)造的經(jīng)驗和理論。這些精華傳承,既體現(xiàn)了一般的藝術歸律,又拓寬了中華名族的審美精神和藝術氣魄。與世界文化相比較,有鮮明民族地域特色。這不僅為中華人民的驕傲,更得到了世界各族人民的充分認可。 寫意人物畫是中國畫的一個經(jīng)典體裁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傳統(tǒng)。魏晉南北朝至唐朝,以張僧繇、吳道子為代表的“疏體”畫風就已經(jīng)開創(chuàng)了概括簡約的寫意畫風;五代兩宋時期,石恪、梁楷的“粗筆”“減筆”畫風,使寫意人物畫日漸成熟;元明以降,文人畫家給寫意人物畫注入了文人的思維模式和審美情趣;明朝的陳洪綬畫品高雅清新脫俗,把中國寫意人物畫推向了更深的高度;清代任伯年是一位極具創(chuàng)新力的畫家,他對現(xiàn)代寫意人物畫的發(fā)展做出了跨越式的重大貢獻;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受徐悲鴻西方素描...
【文章頁數(shù)】:5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寫意人物畫傳統(tǒng)發(fā)展概況
2 中國人物畫寫生的發(fā)展史
2.1 漢代以前傳說中的中國人物畫寫生
2.2 魏晉南北朝至唐代畫論中的中國畫寫生
2.3 宋代寫生活動中的中國人物畫寫生
2.4 元代文人畫的中國人物畫寫生
2.5 明清臨摹之下的中國人物畫寫生
2.6 當代西畫之下的中國人物畫寫生
3 寫意人物畫寫生的重要意義
3.1 寫生是師造化的主要手段
3.2 寫生是提高造型能力的主要途徑
3.3 寫生能提高形象的記憶力、想象的能力
4 寫意人物畫結構與造型
4.1 人體動態(tài)結構
4.2 意象造型原則
4.3 以線為造型手段
5 寫意人物畫用筆及用墨的方法
5.1 用筆的方法
5.2 用墨的方法
6 寫意人物畫寫生及傳統(tǒng)學習方法
6.1 寫意人物畫寫生的方法
6.2 寫意人物畫傳統(tǒng)學習方法
7 流派賞析
7.1 石恪
7.2 梁楷
7.3 唐寅
7.4 徐渭
7.5 陳洪綬
7.6 黃慎
7.7 任頤
7.8 齊白石
7.9 關良
7.10 林風眠
7.11 程十發(fā)
8 現(xiàn)當代寫意人物畫家個案研究
結語
附錄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3863451
【文章頁數(shù)】:5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寫意人物畫傳統(tǒng)發(fā)展概況
2 中國人物畫寫生的發(fā)展史
2.1 漢代以前傳說中的中國人物畫寫生
2.2 魏晉南北朝至唐代畫論中的中國畫寫生
2.3 宋代寫生活動中的中國人物畫寫生
2.4 元代文人畫的中國人物畫寫生
2.5 明清臨摹之下的中國人物畫寫生
2.6 當代西畫之下的中國人物畫寫生
3 寫意人物畫寫生的重要意義
3.1 寫生是師造化的主要手段
3.2 寫生是提高造型能力的主要途徑
3.3 寫生能提高形象的記憶力、想象的能力
4 寫意人物畫結構與造型
4.1 人體動態(tài)結構
4.2 意象造型原則
4.3 以線為造型手段
5 寫意人物畫用筆及用墨的方法
5.1 用筆的方法
5.2 用墨的方法
6 寫意人物畫寫生及傳統(tǒng)學習方法
6.1 寫意人物畫寫生的方法
6.2 寫意人物畫傳統(tǒng)學習方法
7 流派賞析
7.1 石恪
7.2 梁楷
7.3 唐寅
7.4 徐渭
7.5 陳洪綬
7.6 黃慎
7.7 任頤
7.8 齊白石
7.9 關良
7.10 林風眠
7.11 程十發(fā)
8 現(xiàn)當代寫意人物畫家個案研究
結語
附錄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386345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3863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