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莉特·韋斯特曼的理論視野——荷蘭黃金時代的“風景”表征
發(fā)布時間:2021-11-25 03:13
藝術史學家瑪莉特·韋斯特曼注重將人類學方法作為觀看的方式,從社會語境中充分理解荷蘭文化與藝術。她從藝術史到社會史,再從物質(zhì)文化到結構主義人類學,通過圖像觀看荷蘭社會的表征隱喻所在;她將作品置于城市空間之中,關聯(lián)政治、經(jīng)濟及宗教環(huán)境中去想象與談論;她從人物畫、風景畫、風俗畫、圣經(jīng)題材畫及神話題材畫中的故事與豐富寓意,觀看17世紀荷蘭繪畫中的現(xiàn)實主義與現(xiàn)代性。韋斯特曼以一種不同于以往歐洲視角的藝術史研究方法,即采用藝術人類學方法進入圖像學研究,最終通過尋找圖像與荷蘭市民生活之間的層層關聯(lián),呈現(xiàn)出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的"風景"表征。
【文章來源】:美術.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引言
一、在“此”風生水起的匯聚:藝術史與人類學的交織與分歧
二、荷蘭繪畫史“風景”:荷蘭的黃金時代
三、奢華的表征:倫勃朗時代荷蘭室內(nèi)裝飾隱喻
四、隱藏的戲劇性:楊·斯滕圖像學分析
結語
本文編號:3517288
【文章來源】:美術.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引言
一、在“此”風生水起的匯聚:藝術史與人類學的交織與分歧
二、荷蘭繪畫史“風景”:荷蘭的黃金時代
三、奢華的表征:倫勃朗時代荷蘭室內(nèi)裝飾隱喻
四、隱藏的戲劇性:楊·斯滕圖像學分析
結語
本文編號:351728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3517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