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漢語持續(xù)性時間副詞“一直”與“一向”的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30 22:32
本文關鍵詞:現(xiàn)代漢語持續(xù)性時間副詞“一直”與“一向”的比較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持續(xù)性時間副詞 一直 一向 時間特征 動詞過程結構類型
【摘要】:本文根據(jù)“三維語法理論”,以對外漢語教學實踐的需求為出發(fā)點,從語義、句法及語用層面對現(xiàn)代漢語持續(xù)性時間副詞“一直”和“一向”進行了全面且詳細的考察和對比分析。 語義特征層面!耙恢薄焙汀耙幌颉背掷m(xù)性語義特征的共同點是都能表示事件在時軸上的持續(xù),但在持續(xù)的狀態(tài)、時長、習性義及時間轄域上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在時間特征方面,本文發(fā)現(xiàn)“一直”比“一向”在時間特征系統(tǒng)中的應用廣泛得多。如“一直”在時相結構中能夠用于活動結構和結束結構,在時制結構中可以用在將來時態(tài)中,在時體結構中可用于起始體和繼續(xù)體,而“一向”均無以上用法。在其它時間特征中,二者的用法大致相同,但由于二者基本語義特征上存在差異,所適用的具體語言環(huán)境也不盡相同。 句法功能層面。借助于在漢語動詞過程結構理論指導下對漢語動詞的分類結果,本文對“一直”與“一向”與動詞的搭配情況做了系統(tǒng)的分析。得出的結論是“一直”對動詞的接受程度遠高于“一向”,“一直”不僅可以修飾狀態(tài)動詞,還能修飾動態(tài)動詞,其與動詞相關要素的搭配也顯得更為靈活。而“一向”隨著動詞動作性的增強,其與動詞的搭配能力不斷減弱,從不能直接修飾光桿Vc3類動詞開始,直到完全不能修飾Vd2類動詞。在與形容詞搭配方面,“一直”比著重修飾和限定靜態(tài)事件的“一向”更有優(yōu)勢,“一向”能直接修飾部分形容詞,而“一直”無此用法。二者與動態(tài)助詞的共現(xiàn)情況共性大于個性,主要的區(qū)別在于共現(xiàn)頻率和所需的語言環(huán)境上。 語用特征層面。二者都能出現(xiàn)在陳述句和感嘆句中,都不能出現(xiàn)在正反疑問句中。由于祈使句中動詞的動作性過強,“一向”不能出現(xiàn)在該句類中,“一直”則可以!耙恢薄笨梢詥为毥M成感嘆句,一向不能。在選擇句態(tài)方面,,“一直”適用句態(tài)的范圍比“一向”更加廣泛,“一向”在“把”字句和“被”字句中不能修飾未然類或沒有終點的已然類事件,“一直”不受此類限制!耙恢薄痹谑沽罱Y構和“為所”格式被動句中,“一直”可以修飾句中動作性較強的動詞,而“一向”不能這樣使用。
【關鍵詞】:持續(xù)性時間副詞 一直 一向 時間特征 動詞過程結構類型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146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0.緒論9-17
- 0.1 選題緣起及意義9-10
- 0.2 研究對象及方法10
- 0.3 語料來源10
- 0.4 研究現(xiàn)狀10-17
- 0.4.1 類別歸屬10-13
- 0.4.2 “一直”與“一向”的三個平面研究13-17
- 1、“一直”與“一向”的語義特征比較17-25
- 1.1 持續(xù)性語義范疇的比較17-20
- 1.1.1 相同點17
- 1.1.2 不同點17-20
- 1.2 時間性語義范疇比較20-25
- 1.2.1 漢語時間系統(tǒng)理論20
- 1.2.2 時相性語義范疇比較20-21
- 1.2.3 時制性語義范疇比較21-23
- 1.2.4 時態(tài)性語義范疇比較23-25
- 2、“一直”與“一向”的句法特征比較25-35
- 2.1 “一直”、“一向”與動詞搭配比較25-32
- 2.1.1 基于過程結構的動詞分類25-26
- 2.1.2 “一直”、“一向”與狀態(tài)動詞共現(xiàn)的比較26-28
- 2.1.3 “一直”、“一向”與動作動詞搭配的比較28-31
- 2.1.4 “一直”、“一向”與變化動詞共現(xiàn)的比較31-32
- 2.2 “一直”、“一向”與形容詞搭配情況的比較32-33
- 2.3 “一直”、“一向”與動態(tài)助詞共現(xiàn)的比較33-35
- 2.3.1 與“了”的共現(xiàn)33
- 2.3.2 與“著”的共現(xiàn)33-34
- 2.3.3 與“過”的共現(xiàn)34-35
- 3、“一直”與“一向”的語用功能比較35-46
- 3.1 選擇句類的比較35-37
- 3.1.1 選擇陳述句的比較35-36
- 3.1.2 選擇疑問句的比較36-37
- 3.1.3 選擇祈使句的比較研究37
- 3.1.4 選擇感嘆句的比較研究37
- 3.2 選擇句態(tài)的比較37-46
- 3.2.1 選擇主動態(tài)的比較38-39
- 3.2.2 選擇被動態(tài)的比較39-41
- 3.2.3 選擇使動態(tài)的比較41-46
- 結論46-48
- 參考文獻48-50
- 致謝50-5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小兵;頻度副詞的劃類與使用規(guī)則[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2 張濟卿;對漢語時間系統(tǒng)三元結構的一點看法[J];漢語學習;1998年05期
3 鄧小寧;“一直”與“一向”的多角度分析[J];漢語學習;2002年06期
4 李少華;現(xiàn)代漢語時間副詞的分類描寫[J];荊州師專學報;1996年04期
5 梅立崇;;同義詞詞典編纂散論[J];世界漢語教學;1988年02期
6 龔千炎;;現(xiàn)代漢語的時間系統(tǒng)[J];世界漢語教學;1994年01期
7 付文萍;;“一直”和“一向”在“語義平面”上的異同[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2年06期
8 郭銳;;過程和非過程——漢語謂詞性成分的兩種外在時間類型[J];中國語文;1997年03期
9 張國憲;;現(xiàn)代漢語形容詞的典型特征[J];中國語文;2000年05期
10 周曉輝;;“一直”與“一向”的對比分析[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2年09期
本文編號:76186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761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