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詞話》中語氣詞“哩”的用法考察
本文關鍵詞:《金瓶梅詞話》中語氣詞“哩”的用法考察
【摘要】:《金瓶梅詞話》中的語氣詞"哩"出現(xiàn)頻率高,用法靈活,表義豐富。文章對其中的語氣詞"哩"表示非疑問語氣和表示疑問語氣的情況分別作了描述和分析。
【作者單位】: 青海廣播電視大學;
【關鍵詞】: 金瓶梅詞話 語氣詞 哩
【分類號】:H146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現(xiàn)代漢語書面語中,語氣詞“哩”己經很少出現(xiàn)!冬F(xiàn)代漢語詞典》確定“哩”是個方言詞,并列出兩個義項:“①跟普通話的‘呢’相同,但只用于非疑問句。②用于列舉,,跟普通話的‘啦’相同。”《漢語大詞典》里“哩”有三個義項:①表確定語氣。②表疑問語氣。③表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大為;《醒世姻緣傳》中的兩種山東方言結構[J];蒲松齡研究;2000年Z1期
2 周俊勛;從高誘注看東漢北方代詞系統(tǒng)的調整[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01期
3 史國東;近代漢語被字句結構的特點[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4 沈丹蕾;《五燈會元》的句尾語氣詞“也”[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5 劉光明;《顏氏家訓》的被動句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6 方小中;定中結構研究綜述[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7 力量;肖應平;;“得”的語法化動因和機制[J];北方論叢;2006年01期
8 卜師霞;《史記》中“看”義類單音動詞的歷史比較[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9 丁崇明;語言演變的過程模式[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10 李藍;大方話中的“倒”和“起”[J];畢節(ji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6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榮光啟;;句法轉換:從古典詩到白話詩[A];中國新詩一百年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蔣仁萍;;古代漢語代詞“之”的回指用法與語序的互動[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應學鳳;;右文說與語音象似性[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吳萬和;;從中古漢語詞匯語法現(xiàn)象看《列子》是托古偽書[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朱其智;;“由”字句的語篇分析[A];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2年
6 趙愛武;;《詩經》“有+S”式考辨[A];第七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二)[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廷玉;贛方言特征詞研究[D];暨南大學;2001年
2 祖生利;元代白話碑文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王利眾;俄漢科學語言句法對比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2年
4 吳云霞;萬榮方言語法研究[D];廈門大學;2002年
5 龍國富;姚秦漢譯佛經助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6 盧小群;湘南土話代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7 李錦姬;現(xiàn)代漢語補語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8 延俊榮;給予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9 梁曉波;致使詞匯與結構的認知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10 李焱;《醒世姻緣傳》語法研究[D];廈門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潔;英漢翻譯與漢語歐化現(xiàn)象[D];外交學院;2001年
2 張雪蓮;《水滸全傳》的數(shù)量表達方式[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3 于峻嶸;《荀子》句式考察[D];安徽大學;2001年
4 戴紅亮;“女”部字語義與文化內涵透析[D];云南師范大學;2001年
5 程凱;漢語是非疑問句的句法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2年
6 劉瑛;現(xiàn)代漢語正反問反問句研究[D];河南大學;2002年
7 章文靜;江淮方言、漢語普通話和英語標準發(fā)音語音體系的對比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8 朱明媚;“并/可+否定”的主觀性差異研究[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2年
9 胡勇;從漢語被動結構的演變看漢語注重話題的語言類型特征[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2年
10 趙立偉;《睡虎地秦墓竹簡》通假字、俗字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江;《金瓶梅詞話》中的語氣短語詞[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2 王飛華;;借鑒現(xiàn)代漢語淺議近代漢語語氣詞研究之不足[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3 白維國;;《金瓶梅詞話》的若干俗語詞[J];語言研究;1988年02期
4 蕭泰芳;;《金瓶梅》詞語源流考[J];文獻;1995年04期
5 盛銀花;;語氣詞“U&”及其類型學意義[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6 孫蘋;;現(xiàn)代漢語語氣詞研究綜述[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7年05期
7 孫蘋;;《雷雨》句中語氣詞研究[J];知識經濟;2010年16期
8 蘇麗紅;;玉林話的語氣詞[J];漢語學報;2011年01期
9 方有國;;《荀子》“而為”辨析[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1993年01期
10 徐紅梅;;安徽渦陽話中常見的語氣詞[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熊子瑜;林茂燦;;語氣詞“maO”的疑問用法和非疑問用法[A];第七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NCMMSC7)論文集[C];2003年
2 張文貞;;棗莊方言語氣詞“來”的語法化闡釋[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3 楊紅華;;南寧普通話的語調、語氣詞及其聲學表現(xiàn)[A];第二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萬麗媛;;南昌(昌東鎮(zhèn))方言句末語氣詞的構造、音讀和功能[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朱琳;;泰興話疑問句語氣詞及其修辭功能[A];修辭學新視野——漢語修辭與漢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方緒軍;;語氣詞“罷了”和“而已”[A];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方位探索——對外漢語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7 肖惠萍;;虛擬世界的傳情色彩[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郭小武;;象聲詞、語氣詞的聲調問題[A];中國語文現(xiàn)代化學會2003年年度會議論文集[C];2003年
9 徐陽春;;關于“的”字的句法分類[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10 魯素霞;;現(xiàn)代漢語中的“要不_1”和“要不_2”[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梁朝文;布依語漢語語氣和語氣詞對比研究[N];貴州民族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范昕 實習生 包慧燁;誰懂“孩紙,你腫么了?”[N];文匯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李紅艷;網(wǎng)絡泛濫“蜜糖體” 甜到膩人[N];北京日報;2010年
4 吳m#麓;中國方言:離去前的挽留[N];北京科技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 靳曉燕;2009年中國語言文字“大盤點”[N];光明日報;2010年
6 海h
本文編號:66640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666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