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敘事學視野中的敘事理解
本文關鍵詞:認知敘事學視野中的敘事理解
【摘要】:與修辭敘事學強調(diào)研究敘事對讀者產(chǎn)生的閱讀效果不同,認知敘事學重點研究讀者理解敘事的認知過程,關注"敘事結(jié)構(gòu)和敘事技巧如何對讀者產(chǎn)生意義"這一問題,從格式塔心理學發(fā)展而來的圖式理論為實現(xiàn)這個研究目標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基礎。認知敘事學使用圖式理論相關資源來研究"故事圖式"、"敘事理解中的圖式層級結(jié)構(gòu)和類別",并超越靜態(tài)的圖式理論,將該理論用于分析敘事理解的動態(tài)認知過程,產(chǎn)生了諸如"映射"、"心理空間"、"語境框架"、"文本世界"等理論和概念。認知敘事學在國內(nèi)學界尚屬起步階段,筆者希望本文在厘清相關概念的同時,亦能激發(fā)國內(nèi)學界對認知敘事學的研究興趣。
【作者單位】: 南方醫(yī)科大學外國語學院;
【關鍵詞】: 圖式 認知敘事學 敘事理解
【基金】:廣東省人文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認知敘事學理論與實踐研究”(08K04)階段研究成果
【分類號】:H05
【正文快照】: 1.“圖式”基本概念圖式理論源于格式塔(gestalt)心理學,之后應用于人工智能(AI)研究,并進入話語分析領域,成為一種重要的話語理解理論。其基本要點是:通過將新經(jīng)驗與儲存在記憶中類似的原型知識進行比較,我們獲得對新經(jīng)驗的理解。在話語分析中,圖式指“典型情況的心理表征”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唐偉勝;;敘事進程與多層次動態(tài)交流——評詹姆斯·費倫的修辭敘事理論[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2 唐偉勝;;“可然世界”理論及其對“敘事世界”的解釋力[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08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雁;葉蕾蕾;;《弗朗西斯·麥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修辭敘事倫理解讀[J];電影文學;2009年12期
2 楊曉霖;;略論《雪中獵人》的極簡主義風格[J];外國文學;2012年02期
3 李寧;劉宇;;敘事交流模式的修辭性闡釋[J];長城;2013年02期
4 尚必武;;中西敘事學界的詹姆斯·費倫研究——回顧與展望[J];當代外語研究;2011年03期
5 曲小梅;;隱喻構(gòu)建敘事世界[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3年01期
6 鄭曉嵐;;可能世界理論視角下《雨里的貓》中美國太太的心理解讀[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7 唐偉勝;;論雷蒙·卡佛短篇小說結(jié)尾的“不確定性”[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1年02期
8 肖平;王笛;;影視創(chuàng)意短片敘事進程分析[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1年08期
9 唐偉勝;;認知敘事學視野中的小說人物研究[J];敘事(中國版);2009年00期
10 唐偉勝;;敘事理解的認知理論辨析[J];敘事(中國版);2011年00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夏丹;中國民事審判話語敘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2 尚必武;詹姆斯費倫的修辭性敘事理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宋士濤;再論文本世界的基本問題[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2 林庚福;《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的修辭敘事[D];廣西師范學院;2011年
3 劉欣;敘事倫理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1年
4 郭小強;周大新小說敘事話語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5 谷鑫鑫;作為多元價值對話的小說敘事[D];河北大學;2010年
6 來瑞;人稱敘事與讀者判斷的關系探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7 王笛;基于多重敘事的短片敘事進程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唐偉勝;;錯亂的世界 錯位的敘述——析《大大方方的輸家》中的敘述層次[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2 申丹;多維 進程 互動——評詹姆斯·費倫的后經(jīng)典修辭性敘事理論[J];國外文學;2002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瑾瑜;;言語幽默中的概念整合[J];教育教學論壇;2010年09期
2 胡姝昀;;歇后語意義構(gòu)建的認知闡釋[J];貴州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3 楊孟筠;;圖式理論與寫作教學[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06年24期
4 顏世萍;;翻譯中的圖式“舞蹈”[J];懷化學院學報;2010年12期
5 田延明;王淑杰;;從圖式理論看語篇加工中的動態(tài)認知模式[J];北方論叢;2006年03期
6 陳友勛;;概念整合理論在口譯中的應用[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7 岳好平;汪虹;;概念整合理論框架下詩性隱喻意義建構(gòu)的認知闡釋[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8 于連江;;概念合成理論對翻譯過程的多維解讀[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9 朱定逸;;漢語歇后語的認知分析[J];韶關學院學報;2007年08期
10 李茜;;概念整合理論的基本原理及優(yōu)化原則[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揚錦;;語言的共性研究——英漢語“上”、“下”方位隱喻所反映的語言共性[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2 崔江寧;;兒童范疇化的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的研究——三歲兒童的個案研究[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3 吳愛芝;;概念合成理論中的概念解析[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4 宋雪松;文旭;;二語習得中的概念整合模式[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5 田延明;;從圖式理論看語篇加工中的動態(tài)認知模式[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6 陳君均;;轉(zhuǎn)喻與話語分析的語用機制[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許玉軍;;幽默中的概念整合[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思想之狐”的認知語言學分析——兼論詩歌創(chuàng)作的認知規(guī)律[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9 殷曉芳;;回憶性敘事敘述主體分裂的認知語義分析[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10 黃華;;從認知語言學視角分析詩歌創(chuàng)作的認知規(guī)律——以“思想之狐”為例[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斌;漢字釋義[N];吉林日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婁琦;功能性言語的意義生成—認知符號視角下心理空間雙重整合模式[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楊翠;語言學中的預設分析[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3 明宏;基于與漢語介詞短語“在……上”之比較的英語介詞on的認知語義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4 嚴軼倫;基于知識解析體系的語篇綜合分析模式[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5 劉巍;《左傳》敘戰(zhàn)語篇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6 劉春燕;二語習得中的語言輸出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年
7 黃緬;相鄰關系—漢語反語的認知語用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8年
8 周福娟;指稱轉(zhuǎn)喻:詞匯語義的認知途徑[D];蘇州大學;2009年
9 肖燕;時間的概念化及其語言表征[D];西南大學;2012年
10 李潔紅;指示語的認知模型解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輝;論圖式在話語理解中的功能[D];河北大學;2005年
2 胡汶青;基于圖式理論的中級對外漢語聽力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唐家千;圖式在口譯中的作用及其對口譯訓練的啟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4 陳小燕;論圖式理論在對外漢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D];浙江大學;2011年
5 王曉莉;從圖式理論的角度看語篇連貫[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6 高穎;圖式理論對口譯及口譯教學的指導作用[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7 王菲;關聯(lián)—圖式視角下的口譯過程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8 梅傳偉;從圖式理論視角對以技巧為主線編寫的口譯教材的調(diào)查[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9年
9 楊春慧;口譯中的信息處理[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10 宋雪梅;對圖式理論在EFL閱讀教學中應用的探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61599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615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