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作為社會問題解決方案
本文關鍵詞:翻譯作為社會問題解決方案
【摘要】:解決跨文化交際沖突中的社會問題應當是翻譯的主要任務和功能之一,也是其重要的價值體現。為保證翻譯研究和實踐在解決跨文化交際沖突中充分發(fā)揮其作用,同時避免翻譯研究作為交叉學科因過度工具化而迷失自我,本論文對翻譯作為社會問題解決方案的具體情形進行了分析界定并提出三條判斷標準:第一,以文化交際主體間沖突為問題的主要來源;第二,以語言調解為手段;第三,以促進不同文化主體間的合作為目標。
【作者單位】: 復旦大學外文學院;廣西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關鍵詞】: 翻譯 社會問題 判斷標準 價值
【分類號】:H059
【正文快照】: 1.引言翻譯研究應該視為是一個社會問題解決的活動,作為一門交叉學科需要厘清與翻譯聯系最為密切、最能體現翻譯價值的社會問題的界限。1967年,列維發(fā)表翻譯決策過程的論文,開創(chuàng)了翻譯研究與問題解決理論化的先河。從譯者翻譯過程中某個時刻的工作場景來看,翻譯則是一個做選擇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曾記;;“忠實”的嬗變——翻譯倫理的多元定位[J];外語研究;2008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魏家海;;美國漢學家伯頓·沃森英譯《詩經》的翻譯倫理[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2 曾記;;當代《論語》翻譯研究的理論圖景——兼評首屆《論語》翻譯研討會[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3 趙迎春;;翻譯倫理研究述評[J];湖北社會科學;2013年01期
4 陳凱軍;;中國翻譯倫理觀的變遷與新型倫理觀的構建[J];湖北社會科學;2013年10期
5 祝朝偉;;譯者職責的翻譯倫理解讀[J];外國語文;2010年06期
6 李慶明;劉婷婷;;從倫理視角重釋譯者主體的“忠誠”[J];沈陽大學學報;2010年05期
7 楊潔;曾利沙;;論翻譯倫理學研究范疇的拓展[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0年05期
8 倪蓓鋒;;論后殖民翻譯理論的泛政治化傾向[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9 駱賢鳳;;中西翻譯倫理研究述評[J];中國翻譯;2009年03期
10 屠國元;朱獻瓏;;翻譯與共謀——后殖民主義視野中的譯者主體性透析[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王艷紅;美國黑人英語漢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駱賢鳳;后現代語境下的譯者倫理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3 方薇;忠實之后:翻譯倫理探索[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4 朱獻瓏;譯學范式轉換視域下的譯者主體性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常娟;奧巴馬演說詞漢譯中的有意誤譯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1年
2 王衛(wèi)萍;翻譯倫理視域下《邊城》兩英譯本的比較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3 陳金金;切斯特曼五大翻譯倫理模式的補充與改進[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4 王燕;女性主義視角下《秘密花園》兩中譯本的對比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3年
5 王雪兵;翻譯倫理—《麥田守望者》施咸榮譯本個案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3年
6 龍麗超;翻譯倫理觀視域下的《菜根譚》英譯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3年
7 王浩;從切斯特曼翻譯倫理模式析辜正坤《道德經》的英譯[D];廣西大學;2013年
8 黃秋香;翻譯的對話倫理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王東風;;帝國的翻譯暴力與翻譯的文化抵抗:韋努蒂抵抗式翻譯觀解讀[J];中國比較文學;2007年04期
2 劉亞猛;;韋努蒂的“翻譯倫理”及其自我解構[J];中國翻譯;2005年05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掌然;;試論問題的微觀特征[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2 馬剛;;認知心理學對電子績效技術的指導作用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年24期
3 郝嘉佳;陳英和;;小學兒童在線和離線元認知監(jiān)控的發(fā)展特點及其對問題解決的影響[J];心理科學;2010年05期
4 張奇;王霞;;頓悟與頓悟問題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年01期
5 鄭琳娜;張奇;;數學困難兒童的表征類型及其對應用題解決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年06期
6 楊光偉;范勁松;;中等生與學困生解決故事問題的認知差異[J];心理科學;2007年05期
7 王麗萍;;淺論問題表征及問題解決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J];時代文學(雙月版);2007年04期
8 解軍強;;信息加工視野下的問題解決研究[J];西安社會科學;2009年03期
9 董茉;;雙音在鋼琴演奏中易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22期
10 潘光花;;完形視域和認知范式——重審格式塔心理學對認知心理學的影響[J];學理論;2010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家治;朱新明;;解題的思維過程[A];中國心理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及建會60周年學術會議(全國第四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下)[C];1981年
2 羅勇;;奧里油電廠線路啟備變二合一單元保護配置及幾個問題的解決方法[A];中南七。▍^(qū))電力系統專業(yè)委員會第二十二屆聯合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余嘉元;;心理學為工業(yè)生產服務的三部曲[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王大偉;;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分配工作記憶資源[A];山東心理學會第十屆學術會議論文提要匯編[C];2002年
5 曹建翔;;芻議讓學生掌握“問題解決”的策略[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C];2006年
6 杜嵩杰;莫雷;金花;;情緒對計劃功能的影響:一項使用倫敦塔問題解決任務的fMRI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丁艷云;趙俊峰;;不同種類的樣例對初中生代數問題解決遷移的影響[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周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分層指導,問題解決”教學策略研究報告[A];中國教育技術協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衣新發(fā);林崇德;俞國良;;小學學習不良兒童在電腦問題解決過程中的策略使用[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張裕鼎;吳慶麟;;領域特殊知識視野中的問題解決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記者 丁冠華;負起責任 把排污問題解決好[N];開封日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趙家新 通訊員 許昌亮;生活問題解決了,,我再不會上路載客[N];人民公安報·交通安全周刊;2010年
3 李倫娥;衡陽:著力把人民不滿意的問題解決好[N];中國教育報;2003年
4 本報記者 龐文淵 實習生 趙晗梓;切實把農民看病問題解決好[N];寶雞日報;2006年
5 記者 李恩惠;關乎民生的事每件都得辦好[N];本溪日報;2007年
6 班振軍;作用發(fā)揮在現場[N];人民鐵道;2007年
7 海生邋龔瑋 記者 凌云 紅舉;青山湖區(qū)大力推行“一線工作法”[N];南昌日報;2007年
8 鄭存文;“檢察官工作站”把問題解決在最基層[N];檢察日報;2008年
9 記者 鄭健;變“上訪”為“下訪”[N];潮州日報;2008年
10 胡立強邋陽錫葉;湖南對信訪問題解決不力者將究責[N];人民公安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鄧鑄;問題解決的表征態(tài)理論與實證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2 于素紅;聾生解決加減文字題的認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高文;基于問題解決的數學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張振新;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復雜問題解決的認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楊光偉;學生在應用問題解決上的元認知行為表現與信念[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陳亮;體驗式教學設計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7 彭杜宏;基于問題解決的大學生團隊學習認知互動分析[D];蘇州大學;2009年
8 胡誼;專長的實質:限制與精致[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李安;刑事裁判思維模式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10 陸書環(huán);數學史上的“問題解決”及其HPM視域下教學策略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海平;“問題解決”方法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與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2 郭海杰;中學數學學困生問題解決中的元認知知識、技能培訓[D];首都師范大學;2004年
3 蔡翠蘋;數學問題解決中的直覺思維[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4 邱麗娟;論初中數學開放題教學[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陳文勝;問題解決及其對數學教育的啟示[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6 張遠峰;促進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的教學設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7 李春明;“問題解決”教學模式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8 蔣永紅;合情推理與數學學習[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9 吳好勤;高中生有機化學問題解決思維策略課堂訓練的實驗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傅琳;中學數學研究性學習模式的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59824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598247.html